小孩出现大便带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家长一旦发现往往会高度警惕,并且十分惊慌,会马上带着小医院检查。引起小孩血便的病因很多,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血便颜色深浅不太一样,最容易被察觉的是醒目的鲜红色血便、暗红色血便,最容易被忽视和漏掉的是棕色血便、黑便,还有一种血便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只有通过显微镜才看得到,叫大便潜血。要解决孩子的血便问题,首先要准确找出引起孩子血便的病因。
引起孩子血便的常见原因及治疗策略
1、“假性血便”:小孩吃猪血、鸡血、鸭血后排出的大便颜色为棕黑色,这显然和食物有关,不是真的血便。但有些家长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虚惊一场。
2、肛裂引起的血便:十分常见。特点为干结的大便外面附带一滩鲜红色血迹,往往附着在整条大便的最后一截,孩子往往有便秘、排便费力、排便疼痛,血便是因又粗又硬的大便撑破肛管毛细血管导致的出血。
治疗策略: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自身的凝血功能会让出血自动止住。少数出血量多的需压迫止血,肛裂严重者需到肛肠科专业治疗。平时要叫小孩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排便困难时用开塞露塞肛,使大便软化后顺利排出,避免或减轻血便。
3、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血便:常见。孩子血便的特点为粘液脓血便,便中带鲜红色血丝或血块,还有鼻涕样的粘液,有腥臭味,同时还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常伴有发热、呕吐、一阵阵的肠绞痛,粪便检查可见到脓白细胞、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可检测出致病菌。
治疗策略:抗生素治疗、补液防脱水、保护肠粘膜(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4、肠息肉:不少见。特点为反复肉眼血便,伴或不伴腹痛,家族性肠息肉有家族史,做结肠镜检查能确诊。
治疗策略:在结肠镜下切除肠息肉或手术治疗(专科治疗)
5、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血便:不少见。常发生在1岁以内婴儿。血便特点为大便中带有鲜红色血丝,部分孩子以此为唯一症状,部分孩子还有反复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皮疹等症状。大便检查仅见红细胞,无脓白细胞,过敏源检测牛奶蛋白阳性。
治疗策略:停吃普通奶粉,改吃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如纽康特奶粉,血便会逐渐消失。
6、肠套叠引起的血便: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大便全部被血染红,除血便外,还有呕吐、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患肠套叠的孩子年龄大多在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少数3、4岁的孩子也会患肠套叠。
治疗策略:空气灌肠,若复位成功,血便即消失。
7、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血便:因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故血便颜色多为柏油样黑便,若大出血,则可为暗红色血便。孩子除血便外,还有呕血、面色苍白、贫血,甚至晕厥、休克。平时可能经常叫上腹痛、恶心、呕吐。做胃镜检查可确诊。
治疗策略:规范治疗消化道溃疡病。溃疡病愈合后黑便即消失。
8、口鼻腔、咽部出血后,误吞入消化道导致血便,血便颜色同消化道溃疡,多为柏油样黑便,孩子有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病史,而消化道检查没问题。
治疗策略:避免鼻腔、口咽部血液倒流入食道、胃。止住流鼻血、牙龈出血,黑便会消失。
9、先天消化道畸形:少见,如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为无痛性血便,会反复发作。
治疗策略:手术。
10、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便: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引起消化道出血,从而出现血便,孩子除血便外,还有身体其它部位出血,如皮肤出血点、血尿、流鼻血、牙龈出血等。
治疗策略:针对血液系统原发病治疗,凝血功能或血小板恢复正常后血便就会消失。
作者简介
资深儿科专家,从医15年,~年进医院儿科,非常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类传染病的诊治,对各类儿科常见疾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感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