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小弱智老爸年发现肺腺癌,确诊的时候所有与肺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之后一年多的检测也都如此,当时小弱智对诊断并不是很懂,但是也一直认同着圈里所说的“不敏感”的说法。现在小弱智由于工作的原因,更深入的接触了体外诊断的这个领域,也恰逢我公司的检测方法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所用的化学发光,因此对这个方面的内容真是如饥似渴的学习。这篇总结我一直想写,但是总觉得自己的认识还不够就迟迟没下笔,虽然到现在我的认识依然很浅薄,但是不下笔就一直写不出来,欢迎拍砖,感谢纠错。
上两篇《肿标升降知多少(一)和(二)》中,主要是从肿瘤本身的角度和检测的角度分别总结了影响血液和体液中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影响因素,了解到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肿标的阳性/上升,就一味的认为恶性肿瘤的确诊/进展变化,因为不仅存在着与肿标浓度正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也存在与其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不携带不合成肿标的“不敏感”情况。任一诊断指标我们都不能把它与疾病一对一的对应,而是应该多角度辩证的来分析引起它升高的原因,才能更准确的找到解决的办法,本篇主要是呈上来总结常用的几种肿瘤标志物的良性疾病的一些阳性概率及其临床意义,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每个肿瘤标志物的概念也依然赘述了一下。
常见肿瘤标志物
一、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由胚胎卵黄囊、胚胎干细胞以及其他内胚层分化的胃肠组织合成。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胎儿血清峰值水平为3mg/ml,发生于妊娠第12周,出生时降至0.1mg/ml左右,6个月是低于16μg/L,并且1周岁时维持正常成人值(<10ng/ml)。
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因此血中AFP浓度检测对诊断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重要指标,此外一些胆管上皮细胞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良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肠炎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妊娠胚胎疾病也可引起AFP明显升高。
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增高,阳性率为67.8%~74.4%。约50%的患者AFP>ng/mL,但约有1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升高。
*与AFU(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3.1%。
2).生殖腺胚胎肿瘤(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20%的胃癌或胰腺癌、5%的结直肠癌或肺癌,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但升高水平均不及原发性肝癌患者。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ug/L。
4).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但多低于ug/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胎儿神经管畸形、双胎、先兆流产等均会使孕妇血液和羊水中AFP升高。
PS:这里我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肝转移癌会导致AFP的升高,所以很多肺癌转移肝的病友们就不要惊恐AFP的升高是不是因为肝转移引起的,先考虑其他的原因。
二、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arcinonembryonicantigen,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早期胎儿的胃肠道及某些组织均有合成CEA的能力,但妊娠6个月以后含量逐渐降低,出生后含量极低。
CEA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脏器特异性低。虽然CEA应用广泛,但它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因为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均低。恶性疾患与非恶性疾患都可能使血清CEA水平升高。CEA最初是伴结直肠癌发现的,在胰腺、胃、肺、乳腺、甲状腺及卵巢等发生恶性肿瘤时,血清CEA水平也可升高。一些非恶性疾病,如胃肠疾患(消化性溃疡、胃炎、胰腺炎和肠炎等)、肝胆管疾病(肝硬化、肝炎与阻塞性黄疸等)、非恶性肺疾患,还有良性前列腺肥大与肾衰等,血清CEA水平亦升高,进一步显示了其特异性不够。(偶然一两次的升高,没有长期的监测要尝试多方面分析原因)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和肿瘤复发等。
CLIA:血清<5.ng/ml
1.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胰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等患者。
*诊断结肠癌时,CEA作为首选诊断指标,一般以CA作为补充诊断指标,CA作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结肠癌诊断阳性率。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时,CEA做为补充诊断指标,SCCA作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阳性率。
*诊断食管癌时,CEA与SCCA同做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食管癌诊断阳性率。
2.动态观察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
3.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CEA轻度升高。
4.96%~97%非吸烟健康人血清CEA浓度<2.5ug/L,大量吸烟者中有20%~40%的人CEA>2.5ug/L,少数人>5.0ug/L。
PS:另外,注意阳性率不代表阳性符合率,对于患者来说敏感的cea指标连续检测才有意义。
三、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鳞状上皮癌细胞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是肿瘤相关抗原TA-4的亚片段,是一种糖蛋白。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诊断鳞癌。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时,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增高,其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CLIA:血清<2.5ng/L
1.血清中SCCA水平升高,、30%的I期食道癌、89%的Ⅲ期食管癌。
2.SCCA增高见于83%的宫颈癌。血清SCCA浓度与宫颈鳞癌分期、肿瘤体积、治疗后肿瘤残余、肿瘤复发和病情进展、肿瘤病人生存率有关,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学会(NationalAcademyofClinicalBiochemistry,NACB)推荐SCCA用于宫颈鳞癌病人的预后评估、监测疗效和肿瘤复发。临床上也常用于监测肺鳞状细胞癌、食道癌等的治疗效果、复发、转移或评价预后。
*诊断宫颈癌和耳鼻喉肿瘤时,SCCA以补充诊断指标,CEA做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和耳鼻喉肿瘤诊断阳性率。
*诊断食管癌时,SCCA与CEA同做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食管癌诊断阳性率。
3.部分良性疾患如牛皮癣、天疱疮、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肾功能不全、良性肝病、乳腺良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引起SCCA浓度升高。
4.SCCA不受性别、年龄、吸烟的影响,但因它在皮肤表面的中层细胞内高浓度存在,因而由采血技术可引起假阳性。此外,汗液、唾液或其他体液污染亦会引起假阳性。
四、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CYFRA)
正常及恶性细胞内细胞骨架的结构由微丝、微管及中间纤维组成。细胞角蛋白即为中间纤维蛋白部分。已知细胞角蛋白有20种,可分为两型。9~20为I型细胞角蛋白,分子量00~,属于酸性蛋白质。1~8型为II型细胞角蛋白,分子量为50~,属于中性至碱性蛋白质。细胞从正常转变为恶性,细胞角蛋白的形成无变化,但是由于恶性细胞的增殖,细胞角蛋白升高。以细胞角蛋白作为上皮组织细胞标志已有多年了,细胞角蛋白片段8、18及19在癌细胞中含量明显上升,并且被释放到血液、尿液及囊肿液中。这些释放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机制,估计其中之一是细胞分解后发生的。细胞角蛋白不可溶,而其片段金经蛋白酶水解厚实可溶的,所以在血清或血浆中,只能测定到其片段。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CYFRA)是人体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的一个可溶性片段。
CLIA:<7ng/ml
1.肺癌:CYFRA存在于肺癌、食管癌等上皮起源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肺癌阳性率为70%,其中鳞癌阳性率为80%,腺癌约为60%,小细胞肺癌为41%左右。CYFRA21-1的测定值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I期、II期肺癌敏感度在38%左右,III期肺癌敏感度可在43%-79%之间,故对肺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诊断肺癌时,CYFRA为首选诊断指标,以NSE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
2.其它肿瘤:对头颈部癌阳性率为24%,对宫颈癌阳性率为23.5%。膀胱癌阳性率为30%,乳腺癌阳性率为9%,消化道癌阳性率为8.5%。
3.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观察指标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监测病人肿瘤的复发。
4.肾衰患者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约有33%增高,可能是肾小囊壁层为单层上皮,含有角质蛋白19片段之故。
五、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19-9,CAl9-9)是一种糖蛋白,属于唾液酸化Lewis血型抗原。与其他粘蛋白抗原相似,CA不是器官特异的,在多种腺癌升高,如胰腺癌、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与肝硬化患者也可能出现血清(血浆)CA水平升高。正常人唾液腺、前列腺、胰腺、乳腺、胃、胆管、胆囊、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存在微量CAl9-9。
CLIA:血清<37IU/ml
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血中CAl9-9的水平可明显升高。
1.目前认为,CAl99是胰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胰腺癌早期,当特异性为95%时,敏感性可达80%~90%.
*诊断胰腺癌时,CA为首选诊断指标,一般以CA50和CA同做为补充诊断指标,CEA做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胰腺癌诊断阳性率。
2.约有5%~10%的人不表达Lewis类抗原,因此部分胰腺癌病人CAl99的血清浓度不升高。
3.诊断胆囊癌和胆管癌的阳性率为85%左右,胃癌、结肠癌为40%,直肠癌为30%~50%;但无早期诊断价值,对早期病人的敏感度仅为30%。
*诊断胆道癌时,CA为首选诊断指标,一般以CA50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胆道癌诊断阳性率。
4.连续检测对病情进展、手术疗效、预后估计及复发诊断有重要价值。
5.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型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血清CAl99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6.若结合CEA检测,对胃癌诊断符合率可达85%。.
7.与CEA联合使用可分辨胆结石与胆囊癌。
六、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cancerantigen,CAl25)为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胎儿体腔上皮衍生而来的组织中,包括腹膜、胸膜及心包膜等。正常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输卵管、子宫内膜及子宫颈内膜CA抗原均有所表达,而胎儿及成人卵巢上皮无表达。
CLIA:血清<35IU/ml
1.CAl25存在于浆液性卵巢癌组织细胞和浆液性腺癌组织中,不存在于黏液型卵巢癌中。血清CA水平与肿瘤体积有直接关系。卵巢上皮癌病人的CAl25浓度可明显升高,早期诊断和复发诊断的敏感性可达50%~90%,故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
*诊断卵巢癌时,CA为首选诊断指标,一般以CA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诊断阳性率。
2.盆腔肿瘤的鉴别。CAl25可用于鉴别卵巢包块,特别适用于绝经后妇女。
3.胃癌、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胆道癌、肝癌、结肠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阳性反应。
4.有时在妇科良性肿瘤及附件炎中可见CA显著升高。
5.作为卵巢癌标志物,其灵感度高,但是特异度不高,因为其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及恶性渗出液中。
6.虽然CA对于乳腺癌的敏感度较卵巢腺癌低,但是乳腺癌患者若发生肺转移或恶性胸膜渗出液,则CA显著升高。
7.某些情况下,也可见胃肠道肿瘤及支气管癌患者的血清CA水平升高。
8.在妊娠的头3个月,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肝炎、慢性胰腺炎及肝硬化的患者中可见CA轻度升高。
七、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cancerantigen,CA)是一种肿瘤相关糖蛋白(tumorassociatedglycoprotein),CA是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多种发生腺癌的组织进行鉴定的,包括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胃癌等,其亦表达在胎儿各种组织中,但是在正常成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它是胃肠道和卵巢肿瘤的标志物,CA是监测胃癌进行和治疗效果的一个有用的标志。若联合检测血清CA及CEA,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好,因此可考虑在临床诊治中应用。CA在良性和感染性疾病中很少升高。
CLIA:血清:<6IU/ml
1.增高见于67%的卵巢癌、47%的大肠癌、45%的胃癌、40%的乳腺癌、42%的胰腺癌。
2.CA与CAl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的检出率。
3.CA与CEA、CA、PGⅠ、PGⅡ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正常人和良性胃肠道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3.5%和6.7%。
八、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cancerantigen,CA)是一种唾液酸碳水化合物,与CA50来自相同的大分子,但结构各异,它能识别CA50和CAl99的抗原决定簇。其在正常胰腺、结肠膜中亦存在,但表达很低。
CLIA:<15IU/ml
1.胰腺癌、胆管癌CA的阳性率高达88%-%
2.肺腺癌阳性率76%
直肠腺癌阳性率79%
食管和乳腺癌阳性率为62%
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为50%
肺鳞癌的阳性率为9%
3.假阳性率较低,只有5%
4.在良性胃肠疾患,如胰腺炎、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CA有所升高,但是很少升至临界参考值的上限。
九、糖类抗原
糖类抗原(cancerantigen15-3,CAl5-3)是抗原决定簇、糖和多肽组成的糖黏蛋白。妊娠3个月的妇女可见中等程度升高。主要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等。
CLIA:血清<25IU/ml
1.乳腺癌时,30%~50%的患者可见CAl53明显升高,但在早期乳腺癌时,它的阳性率仅为20%~30%左右,因此它不能用于筛查与早期诊断,主要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乳腺癌患者血清CAl53浓度比原来水平升高预示病情进展、肿瘤复发、转移,其浓度升高比临床症状出现或影像学检查的发现时间早。
*诊断乳腺癌时,CA为首选诊断指标,一般以CEA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阳性率。
2.血清CAl53浓度升高还可见于子宫肿瘤、转移性卵巢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肺癌、支气管肺癌。
3.乳腺、肝脏、肺等的良性疾病时,CAl53血清水平也可见不同程度的增高。
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在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甘油分解的酶,它由3个亚基(α、β、γ)组成,并形成5种同工酶(αα、ββ、γγ)。γ亚基的同工酶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组织,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它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有关。
CLIA:0.51-10ng/ml
1.小细胞肺癌的NSE水平显著高于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的NSE水平,因此它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并可用于监测放疗、化疗的效果。
*诊断小细胞肺癌时,NSE为首选诊断指标,以CYFRA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阳性率。
2.NSE是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其灵敏度可达90%以上。发病时,NSE水平明显升高,有效治疗后降低,复发后又升高。
3.正常红细胞中存在NSE,标本溶血影响结果。
十一、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GRP)的前体,在哺乳动物和两栖类的铃蟾肽有相似的结构,在肺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已应用多年。GRP在人的神经系统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也存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由于GRP在血液中的不稳定性,半衰期只有2分钟,因此检测更稳定ProGRP作为血清学标志物。
ProGRP是SCLC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标志物。年发布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草案)目前推荐ProGRP为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该方法血清样本的参考值为69.2pg/ml(95th表观健康人)。NSCLC与SCLC鉴别诊断的cut-off值为85.7pg/ml(特异性=95%)
1.ProGRP是SCLC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
2.在少见肿瘤类型甲状腺髓样癌ProGRP也有报道升高。
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他肿瘤和肺部良性疾病,ProGRP升高不明显。
4.ProGRP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SCLC的鉴别诊断,ProGRP联合CYFRA21-1,CEA和NSE等肿瘤标志物可辅助NSCLC和SCLC的鉴别诊断。ProGRP和/或NSE显著升高高度提示SCLC的可能。良性肺部疾病和其他原发肿瘤的肺转移癌ProGRP的升高往往不超过pg/ml。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可以提升SCLC诊断的准确性。
十二、糖类抗原50(CA50)
糖类抗原50(cancerantigen50,CA50)是一种针对结直肠癌系COLD的单克隆抗体所证实的抗原。CA50和CA19-9具有相同的决定簇,但是CA50具有一个独特的缺少岩藻糖残基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其表位存在于神经节苷脂和糖蛋白中,在近5%Lewis抗原阴性人群中可检测到血清CA50。正常组织中,除胰腺外检测不出CA50抗原,正常血清中CA50水平不高。它对肿瘤的诊断无器官特异性,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此抗原主要的临床作用为检测胰腺癌进程及治疗效果。
CLIA:血清<25IU/ml
1.增高见于肝、肺、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肾、子宫、卵巢、乳腺、膀胱、前列腺癌、淋巴、黑色素瘤等
2.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癌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复发监测颇具价值。
3.对鉴别良性和恶性胸、腹水有价值。
4.在慢性肝病、胰腺炎、胆管病时,CA50也升高。
十三、血清铁蛋白
铁蛋白(serumferritin,Ferritin)是去铁蛋白(spoferritin)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储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Ferritin是铁的储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血清铁蛋白测定的适应症:
1、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
3、长时间口服铁治疗的监测,
4、贫血的鉴别诊断,
5、缺铁易发人群的监测(孕妇、献血者、幼儿和血液透析病人),
6、铁过度负荷,
7、长时间铁转移治疗的监测。
CLIA:男性14-ng/ml;女性小于45岁6-ng/ml,大于45岁5-ng/ml
1.Ferritin增高
(1)储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大。
(2)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
(4)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2.Ferritin降低
Ferritin减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Ferritin低于14n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Ferritin也可以作为阴阳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Ferritin大于ng/L,即可排除缺铁。
PS:这一指标也可以作为化疗后对血象指标的一个监测。
十四、组织多肽抗原
组织多肽抗原(tissuepolypeptideantigen,TPA)是存在于胎盘和大部分肿瘤组织细胞和细胞质中的一种单链多肽,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高达70%以上,但它的增高与肿瘤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血液内TPA水平与细胞分裂增殖程度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越活跃,血清中TPA水平越高,临床上常用于迅速增殖的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已知肿瘤的疗效监测。
CLIA:血清<75IU/ml
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A水平可显著升高。
*诊断膀胱癌时,TPA为补充诊断指标,以CYFRA做为次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膀胱癌诊断阳性率。
2.经治疗好转后,TPA水平降低;若TPA再次升高,提示肿瘤复发。
3.TPA和CEA同时检测可有利于恶性与非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4.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妊娠后3个月均可见TPA升高。
十五、Sangtec-蛋白质
Sangtec-蛋白质(S-)是一组低分子量的钙结合蛋白,是由两个同分异构的两个亚单位(α,β)组成的同型二聚体或异型二聚体。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胞质内,有三个亚类:S-a(αβ-S-),S-b(ββ-S-),S-a0(αα-S-),其中S-a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不存在于Schwann细胞,S-b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Schwann细胞,S-a0仅存在于神经元中。有报道S-在非神经组织和细胞中存在,如脂肪组织、黑色素细胞、T淋巴细胞。S-升高见于胶质瘤、黑色素瘤、雪旺细胞瘤和高分化的成神经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和成神经节细胞瘤)。
CLIA:<0.5ng/ml
1.评价中枢神经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
2.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
3.监测心脏手术和冠状动脉分流移植手术时对大脑的损伤情况。
4.进行心肺分流术后对神经心理影响的预后判断。
十六、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是一种由前列腺分泌的单链糖蛋白,它存在于前列腺管道的上皮细胞中,在前列腺癌时可见PSA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血清总PSA(t-PSA)中有80%左右以结合形势存在(前列腺癌患者PSA94%为结合状态,前列腺增生患者PSA78%为结合状态),称复合PSA(c-PSA);20%以游离形势,称游离PSA(f-PSA)。T-PSA及f-PSA升高,而f-PSA<0.8ug/L,f-PSA/t-PSA比值降低,提示前列腺癌。
CLIA:血清:男性<4ng/ml女性<0.5ng/ml
1.前列腺癌时60%~90%患者血清t-PSA水平明显升高,当外科切除术后,90%患者血清t-PSA水平明显降低。
*PSA和PAP同做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诊断指标,以F-PSA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
2.若前列腺癌切除术后t-PSA浓度无明显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肿瘤转移或复发。
3.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良性疾患,约有14%的患者血清t-PSA轻度升高(一般4.0~10.0ug/L),此时应注意鉴别。
4.当t-PSA处于4.0~10.0ug/L时,f-PSA/t-PSA比值对诊断更有价值,若f-PSA/t-PSA比值<0.1提示前列腺癌。
5.肛门指诊、前列腺按摩、膀胱镜等检查前列腺手术会引起前列腺组织释放PSA而引起血清浓度升高,建议在上述检查前或检查后数日、手术后数周进行PSA检查。
十七、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是一种由前列腺管的上皮细胞分泌的酶。在健康器官中,PSA是精液血浆液化剂。当PSA到达血流,立即结合,被蛋白酶抑制剂灭活。最重要的抑制剂是ACT和AMG。AMG将PSA分子完全包围,这样PSA结合物在血清里就探测不到,PSA-ACT分子完全包围,PSA-ACT复合物可探测肿瘤。其测定更多的用于初始诊断,特别对于高危人群,主要为50岁以上男性。
CLIA:男性<1.5ng/ml女性<0.1ng/ml
1.良性功能紊乱,如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前列腺炎和梗塞、邻近的泌尿生殖组织感染可能引起PSA血清水平升高。
2.区别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病:当F-PSA浓度在低于10ng/ml时F-PSA和PSA比值的域值为0.15,前列腺癌病人中发现比值0.15。
PSA-ACT复合物和游离PSA间的比例在BPH和PCA(前列腺癌)里是不同的,因此,区别良性和恶性病可通过测定F/TPSA的比例来确定。但是,很难测定准确的游离/总PSA的比例,除非总PSA被抗体完全探测到,这样才可确定游离/总PSA的比例域值。
在前列腺癌筛查中,对个平均年龄61.8岁的男性进行F-PSA和PSA同时测定,发现当F-PSA浓度在3-10ng/ml时,测定F-PSA和PSA值的比例对区别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病意义重
十八、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acidphosphatase,PAP)是一种前列腺外分泌物中能水解磷酸酯的糖蛋白。
CLIA:0.-2ng/ml
1.前列腺癌时,血清PAP浓度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癌瘤发展基本呈平行关系。当病情好转时,PAP浓度降低,而其水平升高常提示癌症有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
*诊断前列腺癌时,PAP和PSA同做为首选诊断指标,以F-PSA做为补充诊断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
2.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也可见血清PAP水平升高。
3.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良性疾患,约有14%的患者血清t-PSA轻度升高(一般4.0~10.0ug/L),此时应注意鉴别。
4.当t-PSA处于4.0~10.0ug/L时,f-PSA/t-PSA比值对诊断更有价值,若f-PSA/t-PSA比值<0.1提示前列腺癌。
5.肛门指诊、前列腺按摩、膀胱镜等检查前列腺手术会引起前列腺组织释放PSA而引起血清浓度升高,建议在上述检查前或检查后数日、手术后数周进行PSA检查。
十九、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是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合成、分泌,在胃腔内经盐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变成胃蛋白酶Ⅰ,将蛋白质分解成膘、胨及少量多肽。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2,进入小肠后,酶活性丧失。
CLIA:70ng/mL—ng/mL
1.PGⅠ增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等。
2.PGⅠ降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恶性病变。
许多为胃病患者,其血清PGⅠ浓度有超出正常值范围上限的也有超出正常值范围下线的,所以我们认为PGⅠ应是反映胃粘膜的功能变化的一种指标。胃蛋白酶原(PGⅠ)对胃部疾病的发展历程,一般可表述为: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及其它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和筛选作用。
临床检验中常通过对PGⅠ、PGⅠ/PGⅡ比值变化来进行诊断。在大部分病理情况下,PGⅠ/PGⅡ比值降低。
二十、胃蛋白酶原Ⅱ
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是主要由胃底腺、胃贲门的贲门腺,胃窦的幽门腺及近十二指肠的Brunner’s产生,前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PGⅡ,胃粘膜合成的PGⅡ约为总量的25%。PGⅡ大部分在胃腔内活化成胃蛋白酶,只有约1%透过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由尿排出,血清PGⅡ浓度也可反映其分泌水平。当胃粘膜发生病变时,血清PGⅡ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CLIA:<13ng/mL
胃蛋白酶原PG在血清中的变化可反映胃粘膜的功能变化,如感染、炎症、溃疡、出血萎缩等。感染、炎症、溃疡、出血、萎缩等非癌变的病变过程中PGⅡ是很好的诊断指标,其变化与病理变化呈正相关状态。
由于PGⅡ主要在成熟的腺细胞产生,受癌细胞分化影响不明显。
胃癌变临床检验中常通过对PGⅠ/PGⅡ比值变化来进行诊断。在大部分病理情况下,PGⅠ/PGⅡ比值降低。
综上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对于良性疾病的一些阳性率,其中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无论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都有文献记载还与其分期有明确关系,下图引自本次第二届老年医医院张晓彤老师演讲,如果肿瘤标志物尚敏感的患者,对于靶向吉非替尼耐药小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转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是个定向跟踪。
另外被推荐的关于肺癌肿瘤标志物全程管理的最明确的如下:
[1]LotharThomas主编《ClinicalLaboratoryDiagnostics》UseandAssessmentofClinicalLaboratoryResults
[2]王鸿利主编《现代实验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