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阵发性哭闹,妈妈要小心可能是肠套叠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19-1-31 23:01:20   点击数: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最严重的外科急症之一,及时发现非常重要。肠套叠如果发现、治疗及时,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就可以治愈,而发现晚、症状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所以,对于频繁发生阵发性哭闹(尤其是出现不让碰肚子的情况)同时有呕吐的宝宝,家长要想到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

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小儿肠套叠的五大症状

1、腹痛引发哭吵

小儿肠套叠第一个典型症状就是腹痛,而且是急性阵发型的腹痛。就比如说宝宝正在玩耍或者是干别的事情,突然会感觉到腹痛难忍,开始啼哭不停,一般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出冷汗、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然而有的可能也不会大声啼哭,但是可能会突然性的觉得特别烦躁,而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了正常。

要知道,此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疼痛,当蠕动波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所以在反复多次发作后,宝宝精神不佳,脸色青灰、出现嗜睡,这时一定要宝宝及时去就医。

2、果酱样血便

小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但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3、呕吐

通常腹痛发作不长时间,宝宝就会呕吐。一开始吐奶及奶块或食物,逐渐发展为吐黄色胆汁,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4、腹部肿块

宝宝腹部有肿块,妈妈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如果在婴儿安静或者是熟睡的情况下,他们的腹壁部分都比较放松,肌肉都比较松弛,所以我们用手去摸的话,很有可能会摸到一个硬硬的肿块,这个肿块就是肠套叠的一个明显症状。

妈妈可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妈妈一定要带宝宝及早就医。

5、全身状况

小儿肠套叠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小儿肠套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肠套叠分原发性肠套叠及继发性肠套叠两类,小儿肠套叠几乎全为原发性,约占95%以上。

1、原发性肠套叠(急性肠套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⑴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宝宝出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且外界引起肠套叠的因素较多,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

⑵局部解剖

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⑶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⑷免疫反应不平衡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

⑸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⑹遗传因素

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⑺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

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2、继发性肠套叠(慢性复发性肠套叠)

多见于年长儿及成人,其发生原因常与肠道存在气质型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肠管器质病变常见有肠息肉、憩室、重复畸形、紫癜血肿、肿瘤及结核等。

小孩如何预防肠套叠

⑴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也不能过饱,最好能按时按量进食,防止小儿胃肠负担过重或饥饿不适。

⑵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小儿尚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

⑶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小儿受到家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刺激,引起胃肠蠕动紊乱。

⑷如有虫,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驱虫,不要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索。

小儿肠套叠的凶险与否,往往与妈妈或带养宝宝的成人有关,如在宝宝发病24~48小时以内,病情被及时发现,医院,且得到正确的诊治,愈后情况相当良好。若病情一拖再拖,治疗不及,就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

宝宝肠套叠发病不超过48小时,大多可通过空气灌肠治疗而治愈,这种方法治疗肠套叠效果好且无创伤。但是,超过48小时,就不能做空气灌肠治疗(只做诊断性空气灌肠),可能需手术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yfzl/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