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竹茹。
我们讲中药,是借中药味载体,去探讨医道医理。
所以大家品读听讲的时候,要去补中医基础理论,理论高度决定你理解的深度。
好比如竹茹这味药,中空性凉,善于通降,乃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疗热性消化道呕逆之妙药也。
我们刚开始讲陈皮竹茹汤,这陈皮就是一组很好升脾降胃的药对,大家要记住,你但凡问到病人有嗳气,呕逆感,又摸到胃脉向上顶,你橘皮竹茹下去,就把上逆之势往下收了。
竹茹它除了降逆气降热之功外,它还能化除人体的黏着痰垢。
就像我们距离,为什么包粽子,做竹筒饭,都会用到竹。
源于竹善于化粘腻滞塞。
而人体的粘腻莫过于痰浊了,所以病人咳吐痰多,胸闷痰多,引起心烦失眠的,温胆汤用上去,很容易起效。
不是因为用了安神助睡眠的药,而是它把影响心神不安的痰浊给刮下来了。
《黄帝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
主明则下安,人这个心胸应该像天空那样开阔,不能有乌云痰垢堵塞,一旦有这些痰浊垢积,浊阴上逆。
中医立马就要帮你刷下来,恢复天空的晴朗,而不会等到你整天吐痰,发生鼻鸣音,晚上睡觉打呼噜,甚至引起顽固性鼻炎鼻窦炎,你才姗姗来迟就医。
痰还没有成形之前很好治,痰真正成形了,就要下一番功夫。
等到人们身体长脂肪瘤包块,一块块痰已经结在那里时,你再出手,虽然也可以慢慢消化,但所费的时间跟精力就要更多。
你看天空一有乌云,绝对不会停留太久,上天会很快让它下雨,最后云开雾散,得见青天。
故而一年之中,总是天气晴朗要多于天阴雨湿,这样才风调雨顺,国泰平安,五谷丰登,经济发到。
但是相反,如果都是阴云密布,那很多事情都没法干。就像人体也一样,整天都是痰浊堵胸,呼吸不畅,边工作边吐痰,看哪个老板要请你。
人家还以为你有什么大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浊阴不降,痰浊上逆,这种情况正是含有竹茹的温胆汤治疗的强项。
所以说温胆汤,不单是治疗痰热上扰失眠,你胸闷打呼噜,鼻炎,咽炎各种杂病,但凡是关部郁滑,寸部上亢,属于痰浊不降的,用上去降痰就能够治病。
因为竹茹这味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引起的疾病,用之无不效如桴鼓。
但大家要知道,竹茹属于寒性药赋,不是胃热胃火亢盛者,要慎用。
所以一味药我们通常要知其利,更要知其弊,有一长必有一断。
它能够治疗热痰壅塞,势必就对寒痰留饮不那么理想。
你可不要见到病人口中吐清水,胃中冷,脉象细弱,你还给他用竹茹,这又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什么叫做虚虚实实?
就是病人有实证堵塞,你还给他补,你就更塞了。
病人本身亏虚,火力不够,你就给他泻下,反而更虚,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我们学习中药,不单学习一味一味的中药,更要学习一个方向,就像方向盘一样,你车子已经往左偏,你就要把方向盘打向右边。
你车子往右偏,你就要把方向盘打向左边。
而打向左边的药物就是温性药、热性药。
打向右边的药物就是寒性药、凉性药。
因为左升右降。
而打向中间的就是平性药物。
为什么要学《药性赋》呢,药物四性呢?
以四性寒热温平来去统筹各类中药,你就不容易出现偏差。
你不会车子往左偏了,已经上火热气,你再把方向盘打向左边,给它加把火,那火上浇油,问题就大了。
你也不会见到车子往右偏了,一派寒凉,你还给他用寒性药,那不是雪中送冰吗,问题也就更大了。
所以知道这里头的厉害,你用药就会去诊察人体阴阳寒热。
为什么要把《药性赋》分寒热呢?
因为人体疾病有寒热,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治病用药的大宗旨。
我们在大方面不要搞错,因为你大方面不偏差了,出现了一个痰热咳嗽,那么你用竹茹配枇杷叶有效,那用桑白皮配瓜蒌也有效,用浙贝母配百部也有效。
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用竹茹,每个医家都有用到得心应手的药物,大家都能治好病,是因为大家都把寒热辩准了。
用药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所选的药物不同而已。
这样我们学习每一味药就不比拘泥于每一味药。
甚至有时,忘了这味药,或没有这味药,我们都可以找出药物来代替它,你看这中医多么灵活。
大家说,方药方药,方指的是什么?
方指的不仅是汤方方子啊,更是大方向。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通过学习药物来体会诊病的大方法,用药的大方向。
从这高处着眼,从大处下手,你治起病来学起医来,就会更轻松,更得心应手。
当然竹茹还有止牙龈出血,止痰热咳嗽的效果。
这些都是它下气降逆功效的延伸,都是一些灵活的变化,我们知道就行了。
32、大黄2
接下来我们跟大家谈谈下一味药大黄。
如果说人参、黄芪是药中良相,那么大黄、附子就是药中良将。
良相能够安抚百姓,良将可以平定霍乱。
所以大黄药性峻猛,有冲墙倒壁之力,故人称将军。
一四川产的色鲜黄,带有锦文最上等,故川中锦文大黄堪称道地。
《药性赋》上说,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虽然是简单一句话,却把大黄最厉害的两个特点说出来了,喜多疑难杂病,大病重症,只需要碰到脉象洪大或弦实有力,肠腑堵塞积滞,百脉壅闭,这时就非请出大黄来荡涤肠胃,推陈出新不可。
大黄它不独通六腑秘结,还能够活血化瘀,导五脏瘀滞,下归六腑,使脏毒还腑,阴病出阳,有助于身体安康。
有句俗话叫,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
这句话真是太让大黄感到心寒了。
服用人参,把人吃坏了,人们都不去怪人参。但用大黄把人救过来后,人们以为大黄便宜,也不给它记多大功劳。
可见世人大都是难以识别真正的大才,大才往往出身贫贱,正如古人说,山中出将工,莫为平常低廉,却忽视它。
讲到大黄时,我们要跟大家提到《神农本草经》,大家看!《神农本草经》怎么形容大黄的。
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痹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这大黄一味药真是山中的将军啊!
大家看《神农本草经》这几十字朗朗上口,读起来回味无穷,真是用了天下最美的名字,把大黄的功效描述了下来。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一些常见的重要药物要去背《神农本草经》的原话,这里头有很多古人用药的秘诀在里面。
像比如说,菖蒲、人参、黄芪等,你听说过菖蒲可以治咳嗽、前列腺疾患吗?你听说过人参令人开心解郁,治疗抑郁症吗?你听说过黄芪能够治疗各类疮痈久败疮、慢性胃炎久不愈吗?
这些中药现在运用的秘密,很多在古籍里头都有,你如果善于读书善于发掘,那么可以找出很多治疗当今时代疑难杂病的钥匙。
我们回过来看看大黄。
《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第一大功效,不是通肠腑,而是下瘀血啊!
你血脉闭塞,瘀血阻滞,要把它攻通开来,大黄是一味很厉害的药。
它不单通你的肠道管道,还通你的血脉管道。
周身管道都是相通的,所以用大黄一通百通。
估计大家很少去 活血化瘀最厉害的药都不是常规的,而是超出常规外的大黄,有大黄加入活血化瘀的队伍里头,那活血化瘀功效将会倍增。
大家想想,瘀血属于什么物质,属于浊阴啊!
古人说,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
你身体瘀血这些重浊的浊阴之物,就应该往下败走,应该排泄到地下去,不要悬浮在身体。
故而碰到病人月经来时有血块痛经,我们在少腹逐瘀汤中再加一点点大黄,那堵塞子宫内的瘀血纷纷就下得很快,趁着月经来时服药,因势利导,瘀去新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你这瘀血一旦往下排走后,不仅第二个月,月经再来时,不痛经了,也少血块了,更重要是气色没那么发黄发白了,开始有血丝了,真是运用大黄下瘀血,通过推陈可以出新啊!
有些病人长久脸上长斑,一问是血痹宫寒,下面月经有血块,中医认为上病下取,也是趁着来月经的时候,用少腹逐瘀汤加大黄、红藤,接着月经下排之势,把周身瘀血阻滞都扯下来,荡涤出体外。
脸色红润了,暗斑也变淡了。
这正是治疗妇人暗斑的一个秘诀心法,浊阴应该往下走,那么你的脸部就像灰垢的玻璃窗被擦洗干净一样。
32、大黄3
你怎么用外抹膏去洗脸做面膜,发现斑垢不去,想不到几剂下瘀血的药,就把斑垢刷走。
中医认为,有其外,必有其内,有诸内,必形于外。
你脸色不好,是内脏瘀滞的外现,你怎么能够去责怪脸的问题呢?
就像立一根竹竿,地上就有影子,你不断去擦影子,怎么也擦不掉,你把竹竿一拔掉,影子就没了。
人体脸上的斑垢,就是脏腑瘀滞的影子,你想想,治影子还是治竹子呢?
中医讲究标本源流,治病必求于本。
好比如说,一个杯子喝了几周的水,杯子看起来没那么透明了,都是垢,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有人就拼命地把杯子的外面用布抹得干干净净,发现杯子还是脏的,为什么?
为杯垢从里面透出来,这时聪明的你一定会用更聪明的办法,直接把抹布伸到里头去刷洗,里面的杯垢一洗干净,整个杯子就像新买的那么亮丽。
你都知道治污垢要治里头,那你能不能够想到这脸上的暗斑污垢,要治脏腑里头呢?
没错中医就是一门教你富有智慧,教你变得更聪明的医学。
教你能够透过疾病现象看到疾病本质,中医不单是一门医学,更是一门大哲学啊!
而大黄在这里不单帮你通六腑,还帮你洗涤百脉,在下瘀血的同时,帮你周身垢积像洗衣机那样甩来甩去,反复地冲洗,这样出来后,人体就光鲜亮丽。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来形容大黄,说它是人体的清道夫,你肠道也好,经络血脉管道也好,只要血脉畅通,大黄没有不帮你把垢积清下来的。
如果血脉不够畅通,当然大黄也有活血功效,你再联合一些活血的药物,像少腹逐瘀汤,就令得你血行浊降,瘀去新生。
所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头创了下淤血汤,帮助妇人排除腹部瘀血包块,甚至现在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只要是阴实挡道的,有病则病受,这下淤血汤都会令你瘀化下行不长包。
现在很多妇人容易长子宫肌瘤,为什么月经有血块,该排出去的排不出去,日积月累,由小到大,刚开始指甲片那么大,到最后比鸡蛋还大,你就不得不动手术了,甚至你可以定期复查,可以看到它在长大,你感到好像除了手术无可奈何。
这时你首先要想起中医来,中医是人生最大的保险。
有个病人,她子宫里刚长出像指甲片那么大的小肌瘤,她就开始茶饭不香,焦虑不安了,为什么?
因为她的姐妹们有些严重的,把子宫都切掉了,她害怕手术。
于是求助于中医,我们给她用了少腹逐瘀汤,加了红藤跟大黄,可以加强她身体瘀血下排力量的。
吃了两个月经周期,每次吃三付,顺着月经,就把瘀瓦解化开了,再复查就没得了。
她说,早知道这么好,我那些姐妹可以不动手术的。
我们跟她说,任何疾病如果有早知道的话,那你都不会发展成最后难以收拾的结果。
人就是没有吃尽苦头,就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
等她手术切除子宫了,才想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好。
等她病已铸成后,才想到没能及时截断扭转。
《黄帝内经》说,病非人体固有之物,然能得亦能除。
32、大黄4
就像子宫里头的包块,你能够靠日积月累的瘀血慢慢形成长成,当然我也可以靠日积月累的办法,像抽丝剥茧一样,慢慢帮你消掉。
水滴了石都会穿,药去了包块当然也会慢慢变小。
只是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耐性,多吃几付中药就不耐烦,还不如手术刀来得痛快。
但是告诉大家,手术刀,它有时帮你切除的只是疾病的结果,它没办法帮你根除疾病的原因。
就像你身体处于气滞血瘀状态,又喜欢穿裙子,吃凉饮,结果子宫受寒,瘀在子宫,经常腹痛,局部就长个包块。
你用刀切除的只是气滞血瘀的结果,一个包块而已。
但你没想到不久你气滞血瘀,又引起乳房长包块,肋胀,难不成,又要把乳房切掉。
即使切掉了,那不久,它咽喉又长包块,现在咽喉部长包块的病人很多,前几个月,还有一个女的,咽喉脖子周围长了包块。
医院检查说后,要活检,建议手术切除。
她担忧得不得了,在检查之前,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中医。因为是比较熟的人,在通过电话问诊的时候,我们说都当做调理吧,反正你这是气滞血瘀,就试试这个仙方活命饮,还没有放大黄这味药。
想到先用三剂药给她打打前锋,等经脉气血疏通后,再用大黄帮她攻下来。
想不到三剂把她脖子上的包块消得干干净净。
这是最快的一例,完全超出我们的想想,原本我们还想给她排兵布阵,来个长期慢性调理。
毕竟你局部长的包块,它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后来这病人就带来很多病人,见人就说,我们这个方子的神奇,中医太了不起了,中医使她免挨了一刀。
其实这病人的包块,归根结底,还不算顽固的,应该是气滞占了大部分,所以在用仙方活命饮,理顺气机后,包块自消。
如同《黄帝内经》上说的,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就像用风去吹乌云一样,风吹云散,天空就看不到包块了。
这叫大气一转,病邪乃散。
故中医认为包块,表变上看是一堆垃圾的囤积,实际上是人体气滞血瘀的产物,若气能流通,血能活跃,气通血活,包块自散。
所以说气滞血瘀,才是真正身体包块这种病的根藤。
如果把包块比喻成西瓜,那么气滞血瘀就是这株西瓜的根藤。
像容易生小气的病人,身体就容易长包块,最明显体现在咽喉跟乳房,还有子宫。
当然喜欢吃冷饮凉果,冰冻雪糕之类,寒凉之物的女娃子,身体血脉也成收引状态,垃圾容易留住,堆积成包块。
喜欢吹空调,爱穿短裙子的女孩子,由于皮肤受凉,汗酸排泄不出去,堵在局部也容易长包块。
这些包块小到一个痤疮,可以看得见的。大到你觉得咽喉有口痰,吞不下,吐不出来,这叫梅核气。
再大到乳房里头有硬结,子宫下面长成结块。
这些各种各样问题,就像西瓜的藤在身体的各个地方打了西瓜,你去不断摘除西瓜,你不把藤给拔掉,就像你今天挤爆了左边脸的痤疮,明天右边脸又爆出一个更大的痤疮。
你今天把子宫肌瘤切除了,过不久它乳房又长包块。
因为你始终没有改变气滞血瘀的体质,没有改变爱发脾气的性格,没有改变喜吃生冷的癖好,也没有改变爱穿裙子受凉的坏习惯。
要知道寒则凝滞,温则通行。
《黄帝内经》说,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冰块是因为受寒而成的,水流是因为得温热而通行的。
人体的积块跟受寒分不开,人体脸色红润,气脉通畅,跟他懂得保护阳气分不开。
所以说,聪明的你应该知道什么是中医了吧,应该知道为什么说中医时人生最大的保险。
32、大黄5
因为他能够见病知源,知道哪些东西不能吃要少吃,知道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要少养成,断除恶劣的习惯,就像是在断除病根。
不是说没有治病的良好招法,而是因为很多人都不想去用。
一个真正敢于逆改劣习回归正常生活习惯的人,他不单获得健康,同时更获得幸福。
所以当你用手术刀切来切去都切不到根时,因为你只是在摘西瓜,你没有向内观,观察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这里面才真正是疑难杂病,盘根错节之处,故曰疑难杂病要向内观。
有些人就会问,你怎么知道生气容易长包块呢?
凭什么证明这一点,为什么说刀子只切除包块的表象,不能挖根,就像拔草不挖根,来年它又生。
我们跟她说,中医有个病机叫肝气郁结,这是说肝气郁滞是因,身体长结块包块是果,这因果关系要理顺,不然治病老抓不住重点。
中医时一门很强调内证的医学,就是个人的内心内在体会,我们古人创造一些中医术语,那可是经过千年的锤炼,不是像流行语那样天马行空就说出来,没有几年就消失了。
中医的病因病机术语,代代都那么好用,原因是它直指人体本质,是人体内证出来的。
就像你看看那些生气之人,他是不是生完气后,脸红脖子粗,眼睛胀,胸肋胀呢?
你不管是发出来的火,还是生闷气,你这习惯养成以后,当你感到腋下胁肋部闷紧紧,好像有一团气在那里散不开时,告诉你这就是肝气郁结。
非常容易吧。
你只要有过生气体会多几次,你都终生记得这种感受。
那肋下的结节就像绳子打结一样难以解放开来。
你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久了无形的气滞,就会变成有形的包块,告诉你不用紧张,中医就可以把这个病变过程逆转回去,让你云开雾散,气结消失。
你只需买一瓶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用几片橘叶泡茶送服,在服药期间想喝水都喝橘叶茶,因为橘叶茶又名消气茶,这样无名之火想要凝结成包块时,就让你瓦解逍遥了。
人生本逍遥,不为事烦恼。
怎么能够为一些外在的琐事而生气伤到自己呢?
有句话叫做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没必要,一个深爱健康的人,他绝对不会轻易生气。
如果你气到肿结包块顽固时,到时就真的要请出大黄来了。
所以在身体还没肝气郁结之时,我们就让郁者散之,结者消之,不让它发展到那里,提前给他截断扭转,中医完全可以这样见微知著,消火灾于未萌。
32、大黄6
关于大黄下瘀血方面的,还有一方面重要的运用,就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伤科上不了大黄,不管是作为外敷药,还是内服药,你局部瘀肿,需要强有力的清道夫,才能清扫战场。
这大黄好就好在,它既可以以将军之威,攻敌千里,又可以在正邪交争,最后身体屯留很多病理产物时,它可以帮你清扫病理产物,跌打损伤最大的病理产物就是瘀血。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所以人很沉闷,疲劳,这时一剂复元活血汤,不单帮你把瘀血从大肠逐走。
同时更重要的是帮你的元气给恢复了,而复元活血汤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用了大黄,这首堪称是伤科跌打特效方的复元活血汤,它的创造完全是深明人体生理病理,知道瘀血最重该排到哪里去而设计的。
瘀归大肠,需用大黄。
所以顽固的胸膈中血府血瘀,你用血府逐瘀汤时加大黄也有难言的妙处。
好!我们再看看大黄通秘结,治疗积滞便秘方面的作用,这点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即使是不太了解中医的人,也知道大黄能泄大肠,便秘用它效果良,但它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
一般大黄对治的便秘是实热便秘,所以我们用大黄寒凉攻下之性来对治,前面我们跟大家说,知道病名并不重要,知道证型才更重要,你成千上万种病名,真正常见的证型才几十种而已。
比如肝气郁结,胆胃不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阳不足,风寒束表等。
这些就是中医的不传之秘,你跟懂中医的人说,我有治某某病的特效方,一听你说这种话,就知道你还没有入门,你还在中医门外,所以他都会一笑了之。
同病异治,一种病常有多种证型,你得认证看人,哪有可以执死方而治活病的呢?
这种刻舟求剑的行为,只有不懂中医的人才去搞,真正懂中医的人都去搞辨证论治。
那大黄对治的实热便秘,表现如何呢?
大家看看,先别问自己去想想,实热是一种什么状态,一个人里头堵得严严实实,面红耳赤,口干口臭,脉势亢盛有力,尿黄尿赤,身子热,舌尖红,苔黄或腻,根部尤甚。
这些等等的症状,都可以证明它是湿热便秘,大家不用刻意去记。
中医真正学好,不是靠死记,如果靠死记能学得好,那电脑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家。
大家到时可以去参考中医诊断学,你如果能把实热这个证型搞清楚,你就能治疗一大堆疾病了。
当然诊断学里头,有很多关于实热的描述,你要自己去体会。
中医最讲究个人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看到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你就能够想到人体实热是怎么一回事。
肠道里头的积滞化火,源源不断地从下面烧上来,积不撤,热不去。
所以你周身津液都撑鼎沸状态,血脉也成喷张状态,人体也想沸腾的水一样,着急难安,说话的声音,都偏于洪亮,忍不住,就连汗都要比平时大。
这些不就是一派热火之象吗?你何须书上去多说呢?书上说的只提供我们参考,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学好中医,你知道实热是怎么回事,就知道把食积堵塞通开是多么重要。
人有三急,一包屎尿可以帮人憋急了,所以大肠里的堵塞,可以长生很多急性热病,碰到这种情况,你请大黄准没错,既能清热泻火,也能通导秘结。
32、大黄7
我们前面跟大家讲到,阳明胃肠是周身热气最足最多的,阳明降周身之热都降。
故而通导阳明乃治疗温热疾患的大法。
上次有个病人,眼红赤,早上起来很多眼屎,口也臭。
他自己先泡了菊花茶喝,并没有把火下来,问我们怎么办?
我们跟他说,你用菊花茶没有错,清你的肝热。但你身体既有肝热,也有胃肠积热。菊花茶清了肝热,还缺一味清胃肠热,导秘结的药。你这两天是不是大便比较干燥呢?
他点了点头称是。
我们就跟他说,这简单,你加多两片大黄下去,泡水送服看看。
记住!大黄要它泻下力量强,你用开水泡服,或者煎药时,要注意后下,效果比较好。
结果他吃完第二天起来,没有眼屎了,眼中也不黄了,大便憋都憋不住,一泻千里,肛门里好像有股烁热之感,通通都出来了。
就那一两片大黄,就有这么大的力量。
便宜的药,随便就把病痛的烦恼消除了。他高兴地说,这回又长见识了,真是生一次病,又长一次药,就长一分见识啊!
我原来只想到,眼目赤是肝热,想不到口中臭,肠中浊,还要用菊花加大黄来清肝通肠。
没错!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别通,肝有热毒要靠大肠来排,虽然肝胆相表里,胆府可以帮肝排一部分浊气。
但是你大肠如果秘结,通下功能减退,那你胆府排出来的浊气,还不能很好地降下去,反而会逆流会肝部。
故而治病一定要顺其性,顺六腑通降之性。
一味大黄就能很好地顺通六腑,然后缓解肝部的压力。
大家看为何那些肝癌的病人,或者肝有问题的,他大便一不畅,以不通,肝区的问题就加重。
中医完全是靠人体内在实证出来的道理,不靠你怎么去说。
你不妨去找十个百个肝病的病人问问,看他大便秘结的时候,是不是肝区胀得厉害呢?
中医治肝要治大肠,我们看现在很多医家,只知道五脏,他们对五脏相表里的思想都知之甚少,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这些相表里可以加强脏腑的关系,而它们对于相别通的脏腑就的了解就更少了,因为这种思想隐藏于古老的《黄帝内经》当中。
如果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古籍,做临床,很难挖掘出来。
好比如心与胆相别通,肝与大肠相别通,脾与小肠相别通,肺与膀胱相别通。
肾与三焦相别通,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现在临床治病非常重要,为什么心脏病的病人要降胆胃,用温胆汤可以治疗?
为什么肝癌的病人要通大肠?而大柴胡汤里头就是专门疏肝通大肠的。
为什么脾胃不好的人要治小肠,麻子仁丸通过通小肠来恢复脾运化?
为什么说尿道炎、膀胱炎的病人,要治肺,降肺气,这样就能治得彻底?
大家看这些都是五脏别通理论,给我们治病打开了思路啊!
32、大黄8
我们就不展开来长篇大论了,但我们要跟大家提到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它善用大黄治疗眩晕,用一味大黄酒朝三次后研粉,称之为一味大黄散,然后用茶去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
清代中医普及工作做得非常好的名医陈修园,他对此非常赞赏,在他写的《医学三字经》里头,称之为,眩晕症,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
相信现在大家利用五脏别通理论,就能看出里面的门道来了吧。
你不要只看到某某药治某某病,这是非常肤浅的,你一定要看到里面运用的中医基础理论。
你如果没有理顺这期间的道理,你知道单方单药,碰到病你也不敢随便用。
现在偏方秘本网上到处都是,为什么真正的传统中医还是那么少呢?
因为传统中医不是靠偏方秘本治病,一定要医理圆融,医法理顺,就像一个肝气上攻痰火亢的眩晕症,为什么我一味大黄就把它安住了呢?
道理很简单,肝气与大肠相别通,肝毒靠大肠来排。
中医《黄帝内经》认为,亢为害,承乃制。
你肝脏乃至五脏,气机上亢,就会为毒为害,这时要把上亢的势头顺承下来,把上攻的脏毒导入腑中。
为何我们《伤寒论》上含有后大黄的通腑方要叫做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呢?
因为这里头就是要把上亢为害的实火瘀滞下承下来为顺,所以上亢的肝火痰浊用一味大黄就可以下承下来。
我们通过古代名医用大黄治眩晕,不单学到这一经验,更要透过这一经验学到脏腑别通理论,这叫捡到一块金子,你要靠这块金子挖出一块金矿。
不要沾沾自喜,认为你又学到了一个招,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你如果在学习热闹的表层里学中医,那你永远也有学不完的招,你如果步入中医门槛,进到里头来,学习好理法,你你自己可以变化出你自己甚至别人都用不完的招。
所以学中医学到最后,不是学别人,而是自学,自悟,而是你去挖掘古人的瑰宝,然后传播出去,普及出去,让更多人受惠受益。
这也是我们中医普及学堂现在乃至将来要给大家做的。
所以你懂得中医的别通理论,那你学起医来,直接就继承了古圣先贤,千百年来积累的人体内部智慧结晶。
据说俄罗斯那边,他们每年要向中国买很多大黄,你如果不给他们大黄,那边会有很多人纷纷病倒,会很烦躁焦虑,因为他们饮食肥甘厚腻,没有这些肥腻之物,天气冷了又扛不住,但过食肥腻之物,堵在肠里又不舒服,这时只靠大黄了。
大黄帮助他们健胃消化,他们竖起大拇指来,称中国的大黄顶呱呱。
32、大黄9
有一位老中医,他一天看病很多方子都会用到大黄。
我们看有的方子大黄是10克15克,有的方子是3克5克,我们跟他抄方时,不解地问他这是何故。
这老中医笑了笑说,中药的不传之秘在剂量,大剂量大黄可以很好地攻下食积便秘,小剂量的大黄,却可以健胃。
这种说法我们第一次听,而在老中医最擅长治疗的胃肠疾患里头,却得到了实证。
因为前来找他治疗的当地人络绎不绝,还有很多复诊,反映效果好的。
我们才知道,老中医说,小剂量大黄,能够健胃利胆的效果,能够帮助肝排毒,缓解现在人肝部的压力。
这真应了《神农本草经》上说的,大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其中调中化食就是健胃之意。
因为胃为水谷之大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说大黄剂量大一点,可以荡涤肠胃,中等剂量用,可以通利水谷,小剂量用可以调中化食,助你消纳,还能开胃。
学到这个经验,我们马上用于实践。
有个病人,胃炎,反酸,口苦。
我们问他,大便怎么样?
他说,还好,每天都有,只是排的时候不是很利索。
两句话,其实病因病机就出来,这个病人上面的胃炎反酸,是因为下面肠子不太通畅,胃肠的通降功能下降所致。
他吃了很多制酸的药也没有制住酸,胃镜检查,发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我们跟他说,胃肠相连,浊阴不降的胃病要治肠,于是叫他买大黄苏打片,吃了一周多,就不再反酸口苦了,花了不过几块钱而已。
他高兴地说,便宜的药治好了疑难的病,医院做个检查都不止这个价钱。
我们跟他说,其实人的身体是很奇怪的,中医的整体观是很高明的,你看似病变部位在胃,你怎么能想到原来病根在肠呢?
但凡浊阴不降,用大黄,令浊阴归六腑,你那个胃炎也好,胆囊炎也好,咽喉炎食道炎也好,通通都帮你扫入六腑肠道排出。
这就是大黄能够健胃通肠效果的体现,你下面秘结通了,那酸水苦水,不就通通都掉下去了,怎么还会反上来呢?
正如你下水道通肠无比,水一冲下去,通通都跑到下游去了,哪里还会泛上来。
32、大黄10
这里顺便再跟大家提到,大黄大补的故事,这可是医家的秘传,一般不轻易拿来讲的,现在将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故事学会用活大黄。
原来解放前有个大老板,他想要制造一种补药,于是邀请医界名士,求其各献一方,众医生国手,所献的方子,无非是四物四君八珍十全,都是一派补益之品,看起来挺稳妥的。
唯独有一个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
老板非常惊奇,特别请献方人讲一下道理,献方者笑笑说,世人以补为补,过补则堵,反而不妙,我们要以通为补,顺六腑通降即是大补。
老板听后大喜,就定名为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非常受人欢迎。
好一句顺其性为补。
如果你真的身体有壅塞,肠道有积滞,或误服补药导致壅堵,那么你服用这种大黄炼制的药丸,六腑通调百病消。
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你想想,五脏六腑真元通畅,那么有什么补药,能赛得过你吃的米饭面条呢?你喝水都补啊!
所以上医看到的是你身体脏腑气机的周流,平常医生只看到你身体缺什么营养要补什么。
大家要跳出这个常规,一定要站在人体功能通调的高度上去用药,那么你立意高,用药就更精巧,更与众不同。
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凭的就是你的眼界高度啊!
同样民间也有一位走方医生,也是专卖大补膏的,他的大补膏非常闻名,但从来都是卖药不卖方,他都视之为枕中秘,从不外传。
有一次酒后吐真言,他说出来,居然就是常规的焦三仙跟小剂量的大黄。
我们前面不是跟大家讲吗?
小剂量的大黄可以健胃,可以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你连消失开胃的焦三仙都比不上大黄啊!
只是人家畏大黄如虎,所以无奈才用焦三仙。甚至很多医家跟病人一听大黄就怕,不是因为大黄可怕,而是因为你很那驾驭好它,你不知道如何用好,剂量如何,对病对证。
前面我们反复提到,有病则病受,有些病邪浊阴,还非得用这大黄不可,你不要以为烈马就抛开它,烈马要看你驯服的手腕。
世界上最烈的马,你驯服了,却是最厉害的宝马。
故而我们并不是去排斥大黄,而是进而研究如何把控好大黄,如何拿捏好几辆,在什么情况下用它,那么你就能够在治病的时候,像将军一样扫荡沙场,劈开一条路来。
常言道,药中四维有大黄,不会大黄的医生,在临床上有很多病都难以治好。
会用大黄的医生,能够尽大黄以及人体之妙。
32、大黄11
确实我们当今时代,过度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管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共同地认为肠道不可以有宿便,肠道不可以有积滞,肠道留滞毒素,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周身去,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提前衰老。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口臭目赤,恶心反酸,口苦咽干,胃口不开,肝区胀满,精神抑郁,甚至胆囊炎,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痔疮,等等的疾患,都有可能是肠胃中消化不完全的食物,堵塞堆积在那里,人体不能很好利用,就成为废物毒素,在那里发酵,不能及时排出来,就臭在里面,清大家做个试验,把一块肉放在外面不要用冰箱动,二十四小时后,它都酸臭了,再留它两三天都长霉了,你想想,现在人吃那么多肉,如果大便稍微不通畅,稍微排得不够快,那身体的毒素立刻就上来。
浊阴不降引起的疾病非常多啊,数都数不完,但是病根子都在于六腑,我们就要选择能够通秘结,导瘀血,必须找大黄。
你只有保持大便畅通,体内的废物,跟各种发酵的病菌,才能撤出体外,不然你就一个大便肿毒,引起的浑身不适,湿疹瘙痒头晕脑胀,你老去治皮肤,去治头部,屡治不效,你为何不赶紧换个思路,去治肠腑呢?
只要人体浊阴出下窍,那百病自然就消。
不管你身体如何,只要生病了,每天都要保持一两次畅通的排便,那么病气排泄起来就像箭一样快,所以古代的名医曾提出倒仓法或通下法,专门通过用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办法,来清除肠子内部,以及五脏的毒素。
达到延年愈病的效果,难怪大养生家都形成这样的共识:
若要长生,肠中常清。
若要不死,肠中无滓。
你想要身体达到年百岁而动作不衰,最起码的一点就是每天要保持二便通调。
慢性便秘真是老年人的致命杀手啊!
因为肠子里的积滞堵在那里,贻害无穷啊!
所以治起病来,我们要严抓胱肠论,把胱肠论浊阴出下窍的中医大方针作为治病主题曲来唱,天天都要去思索,如何让五脏浊阴出下窍,如何令脏邪还腑,如何使浊阴去,清阳升,如何让水谷精微,清阳出上窍,这几个问题,你如果反复思索,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体之妙。
你不仅是刚入门的毛头小伙子学医,还是已经成为临床大家,经历过风霜瘀血的铁杆中医们,他们共同的都在研究《黄帝内经》这一宗旨,如何让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如何给邪以出路,如何顺五脏六腑之性。
好这节课大黄我们就讲到这里
中药师考试每日一记—大黄严敬之
你在准备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护士、中医中西医、乡村全科等资格考试吗?那就看过来吧!安卓教育特为备考的学员们准备了详细班次:全程VIP班、考点精讲班、金牌协议班、高端保过班......总有一款适合你,帮助你在千军万马的考生中杀出一条最快捷、最有复习效率的通关之路!
要报名的学员可以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能痊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