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阿梅(化名)怀孕30医院做了产前检查。B超发现,胎儿腹腔回声有异常。医生告诉她,孩子肚子里长了一个瘤子,被诊断为是畸胎瘤,建议阿梅采取随诊、随访的措施进行诊疗。
随后的B超发现,随着胎儿的增长,腹腔内的包块也一直在长大。
5月初,经剖腹产手术,阿梅在温医大附二院产下一名女婴苗苗。苗苗出生时一切正常,除了她不同寻常婴儿的大肚子。
考虑到孩子刚刚出生,医生本打算等孩子长到一个多月的时候再给苗苗手术。但随后的情况让手术不得不提前——由于腹胀明显,苗苗出现了进食困难,一次最多只能喝10毫升左右的奶水,后来只能靠静脉输注营养来维持。
B超发现,苗苗腹腔内左肾与膀胱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囊实性包块,包含了骨骼、脂肪等结构。“可能是罕见的胎中胎。”进一步的CT检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瘤体大小直径在10厘米左右,占据了苗苗百分之六十的腹腔。
受到瘤体的挤压,苗苗周围肠管受压被推移改变了位置,左肾受压向前外侧移位,左肾血管被瘤体包绕在里面。
必须尽快手术!出生仅9天的苗苗被推进了手术室。
小儿外科主任李仲荣主刀,给苗苗实施了胎中胎手术。瘤体长的位置十分刁钻——在腹膜后,位于左肾动脉和左肾静脉之间,肠系膜血管紧贴在瘤体的囊壁上。
这个位置边上有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等重要血管,还有肾脏、肠道和胰腺等重要脏器。“分离时要是不小心切断肾静脉或肠系膜血管,肾脏和肠子就有可能坏死;若切到大血管,就会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
手术进行了2个多小时,一个重达克的瘤子被完整剥离并取出。瘤体包膜打开后,一个脚趾发育不完全的小脚丫顿时伸了出来,里面竟是发育未成熟的胎儿!经病理诊断,苗苗腹中的胚胎属于“胎中胎”。
医生告诉你
“胎中胎”,也被称为“寄生胎”、“胎内胎”。胎中胎的发生率仅为五十万分之一,英文文献报道不足例,国内文献报道20余例,但实际可能会稍多些。在李仲荣的从医生涯中,曾碰到过两例,苗苗为第三例。
苗苗妈妈实际怀的是双胞胎。在苗苗体内取出的“寄生胎”其实是她的孪生妹妹,“寄生胎”一般与小孩本人同性别,在胚胎发育时出现了某些状况,被姐姐包裹到了腹腔里,同时随着她一起生长,且畸形发展。
如果不及时手术,腹中的胎儿可能会分泌毒素,让苗苗出现中毒症状,可能危及生命。
(来源综合自网络)
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症下药效果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