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21-6-16 20:39:27   点击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新疆中草药苦豆子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湿热泻痢、胃脘痛吞酸、湿疹顽癣、白带过多、疮疖溃疡。

  老先生拿着刚从新疆捎过来的苦豆子跟指月说,指月啊,这苦豆子可是新疆内蒙古那边特有的清热燥湿药啊。

  小指月说,为什么叫苦豆子呢?

  老先生说,这是豆科植物,这种豆子味道苦寒,还有点小毒,所以内服时,用量不可偏大。

  小指月说,药书上说它清热解毒,它还有独到的功效,就是止痛跟杀虫。

  老先生说,没错,所以你胃痛,或者肠道湿热泻痢,都可以用它清热燥湿止痛。

  小指月又说,那杀虫呢?

  老先生说,像湿热带下,阴道瘙痒有虫蚀,就可以用苦豆子,苦能燥湿,寒可清热,由于它是种子,诸子皆降,最善于直入下焦,清下焦胱肠阴部的湿热而杀虫止痒止痛。

  小指月又说,那它有毒怎么办?

  老先生说,中医是以毒攻毒,用药物之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所以古人是聚毒以供医事。

  小指月又说,那如何用毒又不被毒伤呢?

  老先生说,内服时,剂量应该严格控制,像一般的胃痛吐酸,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这时但用苦豆子这种子五粒研粉冲服即可。

  当然像这种苦寒之品,最好是炒过,炒能健脾,避其苦寒之性。

  至于外用它来以毒攻毒,剂量就可以稍大一点,如皮肤瘙痒湿疹癣疾或者溃疡。

  新疆当地人喜欢单用苦豆子打碎,煎汤外洗患处,都可以燥湿清热杀虫止痒,正是以毒攻毒。因为他们北方偏于高原地带,蔬菜吃得少,牛羊肉奶酪吃得多,身体热毒浊阴比较重,所以容易爆发疮痛溃疡或顽癣,这苦豆子在当地生长,正能治疗当地的疾病。

  一个医生要善于运用好当地中草药。一般当地的常见草药就能把当地的常见疾病治好,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点,只知道片面外求,不能好好把自己当地的草药研究研究。

  小指月说,这苦豆子平时我们都很少用。

  老先生说,虽然苦豆子产于北方,我们比较少用,学医就像学海,你不管从北方还是从南方,从高原还是从平地流来的水,你都要无分别地接纳吸收,这样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随后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治急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苦豆子草一斤,加水毫升,煎煮,滤取药液,浓缩至毫升。每次服2毫升,一日3~4次。

  治胃痛,微吐酸水:苦豆子五粒,生姜一钱,蒲公英二钱,氧化铝0.6克。共研细粉,开水冲服。亦可单用苦豆子五粒,研末冲服。

  治疮疖,外伤化脓,溃疡:苦豆子适量,砸碎,煎汤外洗患处,洗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湿疹、顽癣:苦豆子干馏油配10%软膏外擦。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曰,治滴虫肠炎:苦豆子种子五至七粒。研粉,装胶囊口服。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曰,治白带过多:苦豆子籽十至十五粒,生服(服时不咬破,籽破则有头晕、头疼之感),每日服一次。

身上带刺可消肿的解毒药三棵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痢疾、肠炎、腹泻,风火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小指月又拿着爷爷托人从四川带过来的三棵针,这三棵针真是药如其名,连枝杆上分叉处都长出三条针来,甚至这叶子也很独特,居然椭圆形的叶尖带有小尖刺,边缘居然像锯齿那样,布满了针尖状的锐利锯齿。

  爷爷看小指月观察三棵针出神,便说,指月啊,你能从这三棵针的形态跟味道里头推出它的一些常见功用吗?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刚才尝了一点,又苦又凉,看来这是苦寒泻火清热之品,但它的泻火清热应该跟平常清热解毒药不同。

  爷爷说,有什么不同呢?

  小指月说,这三棵针我想到我们当地的两面针,两面针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叶中带刺,是解毒要药,更是消肿妙品,是我们当地伤科医生最喜欢用的。

  爷爷故作不解地问,那为什么伤科医生喜欢用两面针呢?

  小指月说,叶边有刺皆消肿,这跌打损伤,局部有瘀肿,佷容易化热,令人烦躁。而局部的瘀肿就是一个包,一般清热解毒药不能进去,把热毒消了,唯有这些活血化瘀、带些刺的清热解毒药,能够进去,这带刺就是非同凡响。

  爷爷说,有什么非同凡响的本事呢?

  小指月说,你看铁棍子因为尖的,所以能够刺进地下,所以带刺的药物大都可以穿破,可以消除局部瘀肿,可以打开积聚包块,可以破除痈疮肿毒,比如皂角刺,比如穿破石。

  爷爷说,你的意思是带刺的它就有刺穿之意,可以把壅堵的血脉开通,可以把闭塞的经络畅达,可以把病理产物刺破打散,可以引领清热解毒药进去,把局部瘀肿瓦解消散。

  小指月点点头说,正是这样,所以我推测三棵针跟两面针功用大同小异,既可以解各类疮痈肿毒,又可以做跌打损伤之用。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像四川贵州的一些地方草医郎中,治疗跌打损伤,局部瘀热就喜欢用三棵针的根来泡酒,不管内服还是外擦都有效果。

  不过这三棵针,也有小毒,内服时应该注意剂量。

  小指月又说,爷爷,寻常清热解毒药,比较难治的顽固热毒,如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一搭配,这些三棵针,或者两面针之品,居然效果倍增,这是什么道理。

  爷爷笑笑说,你看咽喉肿痛,不就一包热毒结在那里,用这些带针刺的解毒药,能够迅速像将军一样,行疏泄之令,带着刀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抵毒热现场。

  所以不管咽喉的热肿痛,还是眼目的肿痛,你在平常的龙胆草、黄连基础上配点这些透刺的三棵针或两面针,效果必倍增。

  这就像你局部长了个疮包,用针一挑,它就破了,一破局部气血就对流,气滞血凝,瘀热之象就解散开,很快好了。

  所以你想要消除痈疮肿毒,特别是热肿,先得把肿给挑了,然后再把热给消了。

  小指月一拍脑袋,豁然开朗说,爷爷,我突然间读懂了仙方活命饮,知道这个方子为什么是阳毒开首第一方,为什么各类疮痈肿毒都可以用它来打头阵。

  爷爷笑笑说,那你说来听听。

  小指月说,这仙方活命饮,妙就妙在有皂角刺,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丁,它的刺最长,比手指还长,非常尖利,爷爷说过,在中药世界里,有其形,必有其气,这么锋利的形状,它必定饱含一股锐利透刺的作用,所以局部的肿包很快被透穿,然后又有后面的乳香、没药、当归、芍药之品,把气血带过去,生长肌肉,还有金银花能解毒败毒,让局部热肿毒痈清凉下来,就像收拾战场一样。

  老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说,指月,你这想得好,一个仙方活命饮,就让你这几句话说破了,既是将军带兵过去,就像皂角刺、白芷、穿山甲把金银花带过去打完仗,把气滞血凝之象破开,还要用金银花清理战场,后面还把大量气血搬运过去,利用乳香、没药、当归、芍药,就像把民众带过去,在当地进行重建工作,这样疮毒解散,肌肉生长,局部又恢复了繁荣的健康状态。

  小指月不单通过三棵针理顺了跌打瘀肿的治疗思路,也领悟到叶边有刺皆消肿的中药形态与功效的机理,同时更加进入中药灵灵活活的取象世界里头。

  以前小指月不知道爷爷治疗最顽固的咽炎,为何要在解毒之品里头,加上透刺的天丁或穿山甲,往往药到病除,原来爷爷把顽固的红肿热毒结聚炎症当成痈疽包块来治理。不用穿刺透药,还真的没法把这肿痛炎热的屏障破开,让解毒药进去发挥疗效。

  这样小指月不仅知道为何各类咽肿目赤反复难愈,为何要加一些带刺的透药,可以提高疗效,同时更懂得疮痈包块甚至肿瘤癌症里头的一些基本治疗思路。

然后小指月在他的小笔记本中记道:

三棵针

  《四川中药志》曰,性寒,微苦,无毒。

  《分类草药性》曰,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四川中药志》曰,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贵州草药》曰,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味苦似黄连,根须如马尾之马尾连

清热燥湿,解毒。治痢疾,肠炎,传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痈肿疮疖,结膜炎。

  小指月又拿着一把含有众多根须的草药,原来这就是马尾连。

  小指月自言自语说,味苦似黄连,根须如马尾。

  老爷爷说,指月啊,你看这马尾连跟黄连同样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指月说,黄连的根茎比较大块,所以它的清热解毒偏于脏腑,而这马尾连一看这么多根须,像马尾一样,一把一把,这小小的根须更像人体的经络。

  所以经络里头的郁热邪热,它可以清解。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本草纲目拾遗》中说,这马尾连能解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邪热。

  小指月为自己取类药象推药理药性,能够基本推到,心中不禁有些惊喜,能够得到爷爷的肯定印证,这也是一种自豪。

  这时爷爷说马尾连泻火解毒,也是降本流末的。

  小指月说,如何降本流末?

  老爷爷说,从胸到腹,各处筋膜的邪热,它都可以以苦寒如黄连之味道而使浊火出下窍。

  比如肺热咳嗽或心热烦躁失眠,但见双寸脉上亢者,都可以用此苦寒之品平降之。

  还有腹部的湿热浊阴泻痢,通降不彻底的,可以把马尾连当黄连用,没有黄连时,可以用马尾连来代替黄连治痢疾肠炎。

  这样胸膈跟腹肠之热都可以清降,那四肢肌肉头目九窍的痈肿呢?

  小指月说,应该可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不论是痈肿在目,还是热痛在耳,或者火毒在咽,以及痈疮在肌肉,用马尾连都可以入心经而泻心火,导火下行,而诸痛痒疮自愈。

  若是眼目赤肿,便配蒲公英,若是咽喉炎痛,便配射干,若是耳部肿痛,便配少阳胆经郁火特效药龙胆草,如果是口舌生疮,那便配菖蒲、竹叶皆可,若是肌肉长痈疮肿痛,脾主肌肉,便可配白术。

  爷爷最后总结说,当你明白这些药物的性格时,你用新疆的马尾连,或者是四川的黄连,用贵州的三棵针,或者用广东两面针,只要病机符合,用药都可以应手取效。

  所以学习药草,不要挑肥拣瘦,不要以分别心去看待,每味药草都可以平等去对待,只要平等地去重视,平等地去恭敬研究,你才能够钻进中药世界里头去,取到里面的骨髓。

  然后小指月在他的小笔记本中记道: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口舌生疮,结膜炎,扁桃体炎:马尾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刺黄柏三钱,栀子三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热病烦渴:马尾连、焦山栀各三钱,煎服。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湿热呕吐:马尾连一钱半,吴茱萸四分,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渗出性皮炎: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干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痢疾,肠炎:马尾黄连九钱,木香三钱。共为细末。每次一至二钱,一日三次服。

  《云南中草药》曰,治红肿疮痈:马尾黄连二钱,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软膏外用。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zspj/2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