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当天,在王主任和张京平主任熟练的操作和配合下,仅用时一个半小时便完成了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肿瘤大小约8*8*8cm,完全堵塞了乙状结肠的肠腔。
手术现场
肿瘤大小
手术顺利完成后,术后的治疗同样没有掉以轻心,我们为奶奶制定了最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每日多次查房查看恢复情况。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给了奶奶和家人巨大的惊喜,奶奶在术后3天就恢复了排气、排便开始进食,术后7天时已能不用搀扶,自己一个人健步在走廊里散步了!术后2周时,我们为奶奶一期愈合的切口拆除了缝线,历时1月余的住院治疗至此结束。尽管困难重重,但在综合外科和手术室、麻醉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迎来了最圆满的结局!奶奶特送锦旗一面表示感谢,这是对我们工作努力的肯定。我们以后必将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优质精湛的医疗服务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如今已过去1年有余,我院对奶奶一直进行随访,她目前身体状态非常好,经常和姐妹们欢聚一堂。
祝奶奶健康长寿!
1、出血情况不同:
一般情况下,结直肠癌比痔疮的出血量要少且不一定每次都有,结直肠癌出血常伴有黏液;痔疮可能每次排便困难都会出血,痔疮出血时多是新鲜血液。
2、排便习惯不一样:
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尤其是大便变细,即使是痔核脱出,也只表现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
直肠癌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伴有腹部膨胀,阵发性腹痛。症状一旦出现,不会自行缓解。
3、排便感受完全不同:
1)肛门直肠坠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状。主要由瘘口溢出,也会由肛门内排出,或由肛周的肌肤溢出。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症状。
2)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4、全身症状来鉴别:
一般痔疮很少有全身症状,只要是局部症状,除非形成感染肛周脓肿。
肠癌患者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5、肛门指检的区别:
手指触到的是一些凸起的小粒则为痔疮;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
1、肛门指诊
直肠指诊是最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也是初步诊断、早期发现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80%以上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均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所以不要忽视直肠指诊,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直肠指诊。
2、结肠镜
通过肠镜能直视结直肠内部,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同时可取病理送检,确定肿块性质及分化程度。
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同样建议有家族史或者年龄达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该做定期筛查。
3、CT检查
若患者拒绝做肠镜检查,可选择在有结肠重建技术的单位进行CT检查,也可以发现肠壁病变。出于CT有辐射性,且发现早期病变优势不如肠镜,因此较少于早期检查,是无法进行肠镜检查的另一种选择。
如果发现暗红色便血、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大便变细等)或伴有腹痛、消瘦、乏力。出现医院就诊,避免误以为痔疮、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疾病,延误诊断和治疗。
供稿/医院综合外科参考/部分内容参考网络编辑/张景景审核/孙东明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