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了种饮食因素,发现这样吃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22-5-11 13:21:35   点击数: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pf/bdfyy/

近年来,因为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慢性肠炎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消化科主要疾病之一。

慢性肠炎即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这种疾病目前很难根治,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最近,一项研究通过对种饮食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特定的饮食模式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促炎和抗炎作用有关。

抗炎这样吃

常食豆类、面包、鱼和坚果,能减少条件致病菌、内毒素、粪便炎症标志物的丰度。致病菌与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能通过代谢物,如脂多糖引起炎症。

坚果、油性鱼类、水果、蔬菜、谷类和红酒能使共生菌增加,如罗氏菌、粪杆菌、真杆菌,这些细菌通过将纤维发酵成SCFAs来发挥抗炎作用。

富含多酚的食物,如咖啡、茶、红酒和水果,能增加颤杆菌的丰度而发挥抗炎作用。

这样吃促炎虽然红酒中的多酚有抗炎作用,但酒精能诱导双歧杆菌减少、内毒素增加,加重胃肠道癌症和肝病患者的肠道炎症。因此小酌即可,莫要贪杯。快餐、加工肉类、软饮料、糖与鲍氏梭菌等细菌呈正相关,这些细菌会造成肥胖和炎症性肠病。加工食品通过增加粘液溶解细菌、内毒素,诱导TH17细胞对肠道微生物群造成影响,导致肠道炎症,尤其在纤维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细菌会转向攻击粘液层,侵蚀肠道屏障。表1:常见的抗炎食物与促炎食物植物蛋白vs动物蛋白

植物蛋白与抗炎营养物质的合成有关。糖化豌豆蛋白可以增加小鼠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丰度,减少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丰度,表明植物蛋白也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特殊作用。

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往往摄入更多的饱和脂肪,这对微生物群本身就会产生影响。总脂肪摄入量和肉类食用量与与上消化道和口腔中非有益菌群呈正相关,而植物源性食品则与后者呈负相关。

这些细菌在炎症性肠病、肝硬化、结肠癌患者的肠道中定植率较高。高脂肪杂食性饮食也有利于这些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而植物性饮食则相反。

碳水化合物发酵通常会产生一种温和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这些细菌的过度生长。而高脂肪饮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肠的pH值。

鱼与人罗氏菌和普氏粪杆菌呈正相关。鱼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n-3PUFA在动物模型中能诱导减少病原体和促炎代谢物,增加抗炎共生体。相反,富含n-6PUFA的高脂肪饮食会提高人体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

同时研究提到了动物性食物与脂肪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吃肉不好,动物蛋白对于人体很有益,只不过不宜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

那么怎样吃肉更好呢?富含短链脂肪酸的鱼类比饱和脂肪含量更高的红肉更好,白肉的饱和脂肪含量也比红肉更低。因此,喜欢大口吃肉的朋友,不妨选择鱼类和白肉。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zspj/26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