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何阿姨是广州本地人,20多年前无意中摸到右下腹部有鹅蛋般大小的包块,起初它仅在久站、弯腰或咳嗽时显现,平躺后便能自行消失,且并无明显痛感,因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亲友的建议下,她选择了佩戴疝气腹带作为缓解措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逐渐增大,腹带也显得“力不从心”,每当包块突出时,便会伴随着间断性的腹痛。尽管如此,何阿姨仍选择默默承受,不愿给家人增添负担。
前段日子在外出游时因剧痛难忍,何阿姨终于在女儿的询问下道出了实情。随即,她在家人的陪伴下紧急返回广州,找到了医院胃肠外科二区郑燕生副主任医师就诊。
多学科协作,共克难关面对何阿姨复杂的病情,郑燕生医生团队迅速组织了多学科MDT会诊。检查显示,何阿姨患有巨大的腹壁切口疝,并伴有嵌顿肠梗阻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同时,她还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右肾及输尿管重度积水和慢阻肺等多种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使得手术和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郑燕生指出:“高龄和基础病不是疝气手术的禁忌症,只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避免血管损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何阿姨可以耐受切口疝手术。”
在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基础上,郑燕生医生团队携手泌尿外科郭泽雄副主任医师,成功为何阿姨实施了腹腔镜右侧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联合右肾切除术,历时2个半小时。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何阿姨恢复顺利,腹痛明显缓解,术后第7天康复出院。
专家提醒:勿以“疝”小而不为疝气,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疾病,实则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许多患者因对手术的恐惧或轻信未经证实的偏方,如单纯依赖疝气腹带等保守疗法,而选择拖延治疗。然而,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疝气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疝气的逐渐增大将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拖延还可能增加未来手术治疗的难度与风险,甚至导致治疗费用的攀升。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更为先进和优越的治疗方式。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即便是高龄患者或者是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也不再是疝气手术的禁忌人群,这意味着更多的患者有机会通过手术来彻底解决疝气问题。
郑燕生强调,一旦确诊为疝气,患者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在医生的评估下,若确认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尽早安排手术,以避免病情恶化,早日恢复健康。
(通讯员:伍振鹏张灿城)
(图片:由医院提供)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