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腹的贵州省大方县,一场秋雨后县城道路一片泥泞。一条宽广的水泥路通向半山腰,“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大方县第七中学”银色牌匾矗立在路边。
放学时分,穿着统一样式雨衣的30名学生列队站立。每个清晨与傍晚,他们就这样结伴上下学,接送他们的是孤儿院院长。学校负责人刘虓每次目送这群孩子,都会眼圈湿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方天河实验学校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大大缩短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这所今年秋季启用并开学的学校,已经有多人就读。学生主要来自易地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的贫困家庭,还有大方县的孤儿院。
在这里,智慧黑板可以三维呈现地球面貌;教学设备同时能够录制在线“微课堂”;学生能够得到心理专家、职业运动员的指导……“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学校负责人刘虓表示:“这里将开展一场阳光教学实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助力下,让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冯艳丹周甫琦摄影鲁力
教育驱贫
奢香文化焕发新时代活力
8月28日,搬迁到奢香古镇的彭菲起了个大早,洗漱装扮、收拾书包。对她而言,这天是学生生涯的一个新节点。她将去往新学校大方天河实验学校报到,分班、新书发放、结识新同学都将在那个晨曦微露的上午进行。
“以前走路到学校有几十里路,要几个小时,现在我们十来分钟就可以到校了。”彭菲被分入了七年级一班。眼前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施,让她兴奋不已。当天,与她一起踏入新校园的,还有奢香古镇周边近名孩子。
“看着这里的孩子,我心里挺酸楚的。他们天性很棒,但家庭环境却不利于成长。”刘虓忍不住哽咽。校门口,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时常孤零地站着,望眼欲穿地等候孙辈放学。人群中,最显眼的是孤儿院院长,她每天接送30个孩子。目睹此情此情,刘虓明白:“这种隔代管理无力给予孩子及格的家庭教育。”
在新校门外,一块橙色牌子醒目地介绍了学校历史:“根植于奢香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早年酷爱读书,并在贵州宣慰使司地置儒学、设教授。为了促进彝汉文化交流,奢香夫人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新时代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古时这方重视教育的土地迎来了新的时代活力。位于乌蒙山腹的大方县,正在广州天河的千里驰援下,开启又一轮教学实验与革新。
承袭开放的奢香文化,刘虓两次南下广州天河“取经”。他意识到,相比于学业上的差距,贫困地区孩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
克服贫困带来的行为惯性并不容易。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内,新开学的一周没有开展实质性教学,而是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作风。洗衣服、正着装、剪指甲……老师们从行为举止一点点教,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再开始上课。
除了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开学必修课。”尽管有些贫困家庭是低保户,但他们的子女却有强烈的自尊心。”刘虓发现,学生们不喜欢被别人冠以“贫困”的帽子,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为了让孩子们阳光、自信、健康地成长,学校特别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团队。“贫困只是暂时的”“一人读书,全家脱贫”“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天河区心理教育名家叶美林定期带着团队来学校进行辅导。
一人读书,全家脱贫。“学校要做的,不仅是教育工作,更要有社会工作。”许宁此前是广州市天荣中学校长,退休在即的他来到了大方县担任教育科技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他发现,这里的老师比广州的老师要承担更多角色。除了矫正儿童的行为习惯外,当地老师为防止他们辍学,时常要走数十里山路到家走访。
“我们虽是帮扶者,却也受到了当地人脱贫、求学精神的洗礼。”许宁说,他回到广州会向天荣中学的师生们讲述大方县的故事,告诉他们:“你们是幸福的!”
“四+”链接
千里之外诊断教学课堂
蓝色的墙壁尽显空灵,白色灯光汇聚成线条纵贯房间四壁。屋顶上,一个黑色装备探出摄像头,可以°监测到房间每一个角落。
一个寻常的下午,张老师步入大方天河实验学校主楼一层的“天大空间”课室。他站在教室前方的黑板前,像往常一样开始授课。讲台下却空无一人,这名老师的“学生”是几个°摄像头。它们可以精准捕捉到老师们的教学表情、教态,以及说话习惯。
40分钟的课后,张老师收到一份教室设备反馈的“教学诊断数据”。“没想到,我竟然说了这么多次‘哦’这类语气词。”看到诊断数据反映出了不同语气助词,在一节课内出现的次数,他有点难为情。
“老师有素养,才能打造阳光课堂。如果教师们语言不够精炼,他们课后就能获悉相关问题,从而改善教学。”刘虓笑着说,“天大空间”里的软件,是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联通共同研发的。拥有这款设备的教室,放眼全国也不多。
用时一年时间,大方县政府依托广州天河区资源优势,出资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并建造了校舍。这间冠名“天大空间”、由华南理工大学参与援建的“人工智能+教师能力发展联合实验室”得益于此,为教师教学营造了良好硬件环境。
“这就发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效应,是我们‘互联网+’实践的生动体现。”刘虓介绍,当前,大方天河实验学校通过聚集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打造远程互动教研体系,探索实施了“四+”模式(互联网+、名校+、名校长+、名师+)。
来黔十多天,许宁调研了7所学校。“初来乍到我还是白脸,现在变成了黑包公。”他自嘲道。结合大方县实际,许宁引进了诸多广州的先进教学理念。例如针对学校管理松散问题,许宁提出要实施“层次化”管理:校长提要求,副校做方案,中层干部抓落实,老师实在干。
“许校长是‘名校长+’的典范。我们还跟汇景实验学校结对共建,学习东部地区的教研、党建等经验,这便是‘名校+’。引进广州市天河区在心理辅导方面颇有建树的留美博士叶美林,进而实现‘名师+’。”刘虓谈到,这些举措推动了广黔两地教育深度融合。
穗企援建
绿茵场上迎来追风少年
10月13日下午,大方县元宝小学球场边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紧盯着球场上的追风少年,不时驻足叫好。原来,这是广州市足协副主席叶志彬一行。他们带着教练和技术人员来到该校考察,希望选拔优秀的“苗子”,将其带到广州进行培养。
足球——这项大城市里孩童用以强健体魄、休闲娱乐的运动,在乌蒙山深处却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不少孩子从小时起,便将足球作为“翻身”“出山”的跳板。足球队球员们几乎都是大方县留守儿童。他们在球场恣意奔跑、毫不怯场。
几公里之外的大方天河实验学校的绿茵场上,尽管天降细雨,还是有一群穿着红黄色衣服的孩子们,在追着一个足球奋力奔跑。他们在泥泞的地面上,已经训练了一个多小时。
孩子们的足球梦并非遥不可及。去年欧洲国家联赛决赛开赛前夕,葡萄牙足球巨星里卡多·卡瓦略在一个来自贵州毕节的破足球上签了名。这个足球的拥有者,便是毕节市大方县元宝小学的学生球队。
“乡下的孩子很纯朴,尊师重教。他们在球场上,却呈现出毫不退缩、畏惧的面貌。”许宁坦言,吸引他来到毕节大方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当地孩子们的精气神。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舍得离开?”许宁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段小球员合唱的视频:孩子们引吭高歌、生机勃勃,脸上露了自信的笑容。
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毕节大方工作队队长、大方县挂职常委、副县长戴维透露,广州恒大足球学校现已与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对接,助力该校组建名为“广黔同心”的足球队。前者将通过线上教学、选派教师等方式,为毕节山区的孩子提供专业的足球指导。
与此同时,同样来自广州的富力足球俱乐部与元宝小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备忘录》,明确该校为其对口帮扶学校,并提供教学器材、远程教学等帮助,为孩子们的足球梦助力。
球场上的两支劲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舞台上,成为了代表广州力量的战友。戴维谈到,两支中超俱乐部同时在一个县开展教学帮扶,目的就是让山区的孩子身心更加阳光向上,作为正面教育的方式之一,通过集体运动输出阳光快乐,摆脱贫困的阴影。
“在广州对口帮扶过程中,除了足球教学外,我们还开设了音乐、舞蹈等课程。”刘虓指出,这样能发掘贫困地区学生身上的特长和闪光点,使之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来自社会的帮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化作阳光成长的养分。
■特写
摘除“面具”的男孩
经历了7个小时的漫长等待,手术室的门推开了。从老家毕节来到广州陪儿子治病的张阳,看到儿子张平苏醒过来,心口的石头才算落地。11岁张平的澄澈目光,在急切地寻找父亲。以往包裹在张平眼睛周围的“面具”小了许多。
手术前,重达2斤的面部肿块撕扯着张平稚嫩的脸颊。他的右脸因此而严重变形,眼睛被挤成了一条缝,原本俊俏的鼻子被强行拉平。
年,来自广州天河的毕节市纳雍县教育科技局挂职副局长詹雯,发现了张平的异样。在她的鼓励与帮助下,一场跨越千里诊治、危险度数极高的手术得以展开。如今,张平重返校园,就读于纳雍天河实验学校。
“我们屡屡在走投无路时看到希望。”作为纳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张阳感念着来自广州的温暖:“如果没有广州的对口帮扶,我的孩子不仅有生命危险,更接触不到优质教育资源。”
南下羊城,找寻“面具”背后的容颜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张阳一人要负担起年迈父亲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的生计。起初,他没有在意小儿子张平脸上的“青春痘”。直到当张阳意识到,举全家之力也无法抑制“青春痘”的野蛮生长时,事情开始变得麻烦了。
年,小学三年级的张平左侧脸颊长了一个轻微凸起的小包块。在贵阳务工的张阳只是在回家时,带医院输盐水。“本以为这个小包能很快消退下去,没想到它一天比一天大。”短短两年时间,包块发展至严重凸起,导致五官变形。
为了恢复小张平的面貌,张阳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带着孩子在周边地区四处求医问药,甚至包了两三千的中草药,依然不见效。张阳感到了心力交瘁:“实在没办法,只能任由那个肿块滋长,孩子活一天算一天吧。”
年龄尚小的张平尚未感到命运的无力,却开始变得胆怯。年5月,詹雯带上很多玩具,去往当时张平就读的龙古小学调研。她发现了站在后排的张平。孩子们把玩具分完后,詹雯把张平拉到一个桂花树下单独谈心。
“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抢玩具?”
“我生病了,不好意思拿。后来,玩具就都抢光了。”
“你为什么不去治病呢?”
“家里没钱,也治不好。”
詹雯通过家访了解了张平的相关情况,当即决定发动身边力量为张平捐资,送他去大城市治病。后来,她联系了同样来自广州的挂职干部毕节市三医副院长李晓岩,医院进行检查。
去年6月,医院医院进行了远程会诊,针对张平的病情进行讨论交流。专家一致认为,张平必须及时手术,以便尽最大努力保住左眼及面部重要器官。大屏幕里,有一位叔叔告诉张平:“来广州吧,我们能帮你治好,放心噢!”
张家欣喜之余,又愁上心头。费用的问题依然让他们却步。此时,詹雯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治病要紧,其他事项去了再说。我们会有办法。”
到了广州,张阳父子刚下站台,便看到广州市一院的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多时;入院后,张平收到了来自院长的见面礼,一个崭新的书包以及千元大礼包;张阳身无分文时,收到了主任医师黄磊提供的新饭卡,里边已经存了元钱……
在广州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张平的手术很成功。年7月16日,摘下“面具”的张平,基本重塑了容貌。
父子相携,在广州援建学校重启新生
南方之行后,张平曾经的自卑性格,开始有了阳光。去广州前,他曾无数次幻想那个陌生城市的样子。在治病之余,父亲带着张平登上了白云山,观摩了广州塔。而在孩子心中印象最深的,则是摆放着喜羊羊模型的商圈广场。
“爸爸等我上了大学,我们有了钱,我再带你们去广州玩一次。”临近返乡前,张平无意道出的一句话,让张阳泪眼朦胧。张阳表示:“我可能无法为广州做什么事情,只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去广州工作,报答这座城。”
返回纳雍的父子,不断感受到广州释放的友好善意。今年6月,由广州市天河区投资援建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迎来了首批名孩子开学。张平名列其中。张阳则成为了这所学校的门卫。这是詹雯考虑到张家的特殊情况,特别为张阳安排的工作,以便其照顾孩子。
在崭新的学校,他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初到该校四年级一班时,腼腆的张平以为自己走错了班级。后来,同学们主动给他搬来椅子请他放书包,欢迎这位转学来的班级新成员。
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副校长彭樱逐渐发现,张平在课余时间开始跟同学们围在一起做游戏了。还有的老师会给张平“开小灶”,帮他把因治病落下的功课补上。
目前,张平参加了学校的手工创意工作坊。他告诉彭樱,自己还想参加学校的合唱团,“因为合唱团有机会去参加全国性比赛”。
与张平一起徜徉于校园美好生活的,是当地众多易地搬迁户的子女。在广州对口扶贫过程中,这些百姓住上了新房,子女也得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广州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我们这里落地生根了。”彭樱提到。例如,学校里配置了不惧风雨的露天书吧,可容纳人的仁智大讲堂,还有功能齐全的美术室、书法室和创客室等教学设施,以及星巴克式教师休息室、阅览室。
更重要的是,以往山区小学忽视的德育教育,现正在当地“遍地开花”。彭樱介绍,学校组织孩子们将生活中不需要的物品拿去义卖,由此筹集了元善款。该校将这笔钱捐给了江西的一所学校,从而把广州赠予的善意,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群。
如今,驻足于气宇轩昂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校门,或许会有一名身手矫健的“红领巾”,蹦蹦跳跳地前来问好。门卫室的案头,摆放着他的读书笔记。旁边是该校参与捐款师生的花名册。
“生活虽不易,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还是可以让很多事情改善、变好。”彭樱说。
数读
广州强力推进教育组团帮扶取得成效
◆广黔两地开展交流互访89次。广州选派了52名校长、教师到组团式帮扶学校挂职,接收37名教师到结对学校挂职学习,开展专题培训、校长论坛等帮扶活动93次,培训两地教师人次,投入万元援建信息中心、播音室等各类场室12个,争取各类社会捐助62万,资助名贫困学生。
◆年高考,毕节六中一本上线人,较年增长34人,增长率达41.5%,二本上线人,较年增长人,增长率达55%。纳雍五中二本上线人,二本上线率48.78%,比上年提高11.32个百分点,增长率达30.22%。天河区教师辅导的大方二中文理科培优学生本科上线率%,其中,理科生重本上线率%。全校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达到本科录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