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我国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以医院为基础的调查推测UC患病率约为11.6/10万,CD约为1.4/10万,IBD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和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UC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同时可伴有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表现和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多种肠外表现,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癌变。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是UC的三大临床典型表现。CD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和肛周病变,脓血便较少见,可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性表现和类似UC的肠外表现,并发症主要有肠梗阻、腹腔内脓肿、癌变。腹痛、腹泻、消瘦是CD的三大临床典型表现,肛周脓肿和肛周瘘管可为少部分CD患者的首诊表现。
3诊断标准IBD的诊断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综合分析,必要时需随访观察,其诊断标准可参考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修订的《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4西医治疗1.饮食及生活方式
以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发作期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改为静脉营养治疗。发作期患者尽量卧床休息。
2.全身性支持治疗
有贫血、发热、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表现时,予以输血、抗炎、改善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
3.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其制剂美沙拉嗪(5-ASA)口服和(或)直肠给药,是目前轻中度UC患者诱导缓解以及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
3.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抑制炎症、缓解症状。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IBD患者,尤其适用于重型活动期及爆发型患者,不可用于维持缓解治疗。
3.3免疫抑制剂临床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环孢素A(CsA)、应用最广泛应。AZA及6-MP为特异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药物,用于UC,主要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UC病例及维持缓解用药;应用于CD,主要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的轻、中度炎症、瘘管性病变以及激素依赖的CD病例。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新型免疫抑制剂,对AZA或6-MP无反应或无法耐受的UC或CD患者,可选用MTX。CsA是一种具有强效免疫抑制作用的脂溶性多肽,对于重症UC,环孢素是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3.4生物抑制剂目前已研发的治疗IBD的生物学制剂有十余类。国内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适用于CD的生物学制剂,是基因重组的人鼠嵌合抗TNF-α的IgG1单克隆抗体,为促炎细胞因子抑制剂,可诱导炎症细胞溶解,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英夫利昔单抗也可用于重度和顽固性(难治性)UC的治疗。
3.5微生态制剂目前的研究显示微生态制剂对IBD患者的症状缓解和防止复发有一定疗效,尚存在治疗时机选择、剂量、疗程、安全性等问题。
3.6其他干细胞移植、抗凝治疗、基因治疗、营养素治疗、白细胞去除治疗,脂氧素等。
3.7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绝对指征:肠梗阻、瘘管形成、大出血、穿孔、癌变以及高度疑为癌变。
5中医治疗1.辨证分型治疗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修订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将UC分为六种类型,并根据各种类型的主症及次症辨证施治,如脾虚湿蕴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肝郁脾虚证应用痛泻要方加减。魏玮教授认为UC发病的缓解期本质在于脾肾阳虚,而活动期常常表现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故缓解期治疗以温肾健脾为治疗原则,方选四神丸加减,活动期治疗以清热化湿、理气活血为治疗原则,选方乌梅败酱汤加减。CD至今尚无统一的中医分型标准,但临床多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中成药治疗常见的中成药有固本益汤片、补脾益肠丸、固肠止泻丸,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
3.中药灌肠中药复方煎剂ml每晚保留灌肠1次,适用于左半结肠的病变,药物能直接到达病灶并作用于局部粘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粘膜通透性,促进溃疡愈合,疗程为28天。
4.中医外治法: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保健、脐疗、穴位刺络放血、耳穴压豆、电蜡疗、中频中药离子导入、红外线照射、药罐疗法、中药泡洗,配合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的作用。
5.功能锻炼:摩腹运动:每天按照顺时针方向(右下→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每天按摩腹部,达到改善肠道运动的作用;提肛运动:口齿紧闭,舌抵上颚,收腹,慢慢吸气,同时收紧直肠括约肌,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闭肛门,呼气时放松,站位、坐位、卧位时均可进行。是预防和促进肛门及直肠功能恢复的较好方法。
IBD病因不明、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治疗十分困难,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和监测,不但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我科在明确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的基础上,规范西医治疗,结合中医诊疗特色,在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疾病复发起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稿:侯理伟
编辑:王贵澍
感谢白殿疯症状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