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圆是个可爱的10个月女宝宝,胖胖的她爱玩爱笑十分招人喜爱,爷爷平时喜欢把她抛起来再接住玩,把她逗得“咯咯”直笑。可是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平时连换个纸尿布都不消停的她特别文静,直往妈妈怀里钻,平时连午觉都不大高兴睡的她这天连抱在手上都能眼皮子耷拉起来睡着了。“我们宝宝变乖了!”这是真的吗?肉圆妈妈提醒你,小心,如果你的孩子特别调皮,忽然变得嗜睡、安静,你要小心,可能有一种叫做“肠套”的凶险疾病侵袭了你的宝宝。
果然,肉圆妈妈发现肉圆有些低烧,把喝下去的奶都吐了,就把她送到医院挂了内科,医生连宝宝的肚子都没有摸,就给宝宝开了三、四种清热、止吐、止泻的药。回家后,宝宝把吃下去的药全都吐光了,连喝一口白水都会吐两口出来,继续昏睡。两个小时后,妈医院,在门诊排队,排到窗口时,里面说:结束了,去看急诊。超市结束营业也知道提前几个人竖个牌子,好,不跟你计较,把宝宝抱到急诊,排队排到窗口,里面说:去预检处拿条子,一切都不计较,急诊医生得知宝宝把药都吐了,还吐了黄水,终于肯开了补液,还是没有摸宝宝的肚子。到了补液室,护士说药房让你过去一下,此处略去一个小时,急诊医生把一味药开重复了另一味药没有开,在等待医生改处方的过程中,还看见这个医生遭人退了好几个重复开出的检查项目,轻松地说:多点了一下鼠标。半夜十二点缺十分的时候,宝宝终于快要完成补液,精神越来越差。在空空的补液室医生值班室里等了半个小时后,医生终于出现了,这个时候,宝宝已经拉了血便。
看见血便,值班室医生紧张了,赶紧给外科主任打电话,急诊外科医生看到宝宝,说,宝宝精神都这么差了,怎么才来!这个要等到明天,肠子就都烂掉了!现在给你打气,也不保证没有穿孔和破洞,也不保证能打的开,blabla各种注意事项。这时候妈妈已经感觉找到了组织,虽然还是担心和紧张,但感觉有了指望和依靠。
X光室里,灌肠的软管一插入宝宝的屁股,血水就顺着管子流了一台子,宝宝四肢瘫软躺着,毫无挣扎,看着妈妈,眼神空洞。即使是打气过程中,也挣扎无力,只踢飞了一把剪刀。然后就是挂水、吃黑药片、观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使是在两天后,宝宝仍然低烧、无力、嗜睡、不笑。但至少命还在,肠子没断,没开刀,不幸中的万幸。
久病成良医,肉圆妈妈除了总结出以后没事别看内科,自己多看医书多上网,要看也要看讲得出名字的名专家,看急诊也要半夜十二点以前去(理由是十二点后很多值班岗位都下班了,医院超市、输液室医生、急诊外科,都没人了,尤其是五六点钟,想也别想去挂急诊,医院门口排队挂专家门诊的号)以外,还成了一个肠套专家,下面把搜集整理到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肠套?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像收起单眼望远镜一样。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2岁以后逐渐减少,尤其是肥胖儿最常见,男婴的发病率约为女婴的2倍。75%的病例发生于回盲瓣附近,其次为小肠,常见肠套叠部位为回肠套入结肠,称为“回结型”;其次是回肠套入小肠称为“小肠型”;结肠套入结肠称为“结肠型”。
肠套的症状?
单纯肠套叠发生时,凹入的肠段会使血管受压,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发生郁积,致使肠壁肿胀,甚至肠粘膜破裂,造成出血。如果套夹得更紧,则肠壁动脉也会阻塞,演变成肠子坏死、穿孔和破裂,造成腹膜炎。所以这个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家长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上典型的症状主要症状为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般血便和腹部包块。
(l)阵发性腹痛:发病早期病儿全身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或低热不超过38度5,仅有面色苍白出汗,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腹痛突然发生,疼痛时部分患儿阵发性啼哭,并常合并呕吐,显得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有些病儿并不啼哭,表现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乏力,苍白及出冷汗,一般哭闹持续数分钟后突然安静,玩喜如常,渐渐入睡,不久又反复发作。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情况逐渐严重,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腹胀,甚至腹膜炎征象。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和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2)呕吐:腹痛发作以后即出现,初起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开始吐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吐胆汁,患儿常拒绝哺乳或拒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到腹中已无内容物的情况下,仍频繁表现出想吐,婴儿表情痛苦,吐出物为深土黄色痰样泡沫。
(3)便血:为肠套叠最重要症状之一。此时父母若没警觉,或医师也没检查出来,约85%的患儿发病后4~12小时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血迹为深紫红色或深咖啡色接近黑色,如家长比较粗心,可能不以为是血从而错过最关键症状;如早期作肛指检查,指套上可见血迹,或用开塞露通便,可见血便。这是因肠管套牢后,肠壁出血混着肠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时若再不及时送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休克或腹膜炎。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
(4)腹部包块: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中部,表面光滑不太软,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
肠套怎样确诊和治疗?
(l)诊断:当宝宝出现阵发性的腹痛啼哭及呕吐时,父母即应带宝宝去给医师检查,当然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例如肠胃炎、便秘等,但有经验、警觉性高的医师一定会帮宝宝检查是否有肠套叠的可能性,可在左右下腹摸到似香肠的肿块,或做肛诊时可见手套上有血液粘便,有时宝宝因躁动不易检查,可用镇静剂或等宝宝熟睡后,再仔细触摸腹部检查。一旦怀疑是肠套,诊所医师会将宝宝转到放射线科及儿外科会诊,或是宝宝解的便为果酱般血便或父母也怀疑宝宝可能罹患肠套叠。
(2)确诊:一旦怀疑是肠套叠,小儿科医师会请放射线科医师帮宝宝作钡剂灌肠检查,一方面作诊断一方面也同时在治疗。近年来腹部超声波检查技术的进步,已成为诊断肠套叠快速而正确的工具,并在超声波的直视下以温生理食盐水灌肠,也能够使部分的肠套叠复原。
(3)“打气”:婴儿肠套叠来势凶猛,但如果早期诊断,95%以上的病儿可在X线透视下,经气体或钡剂灌肠法治愈,做法是把管子插入婴儿肛门,利用以不超过厘米水柱(约三市尺高度)的静力压力(以免压力太高灌破肠子),将钡剂缓缓的灌入大肠中,如发现有“杯口状”X线征象,则可进一步证明为肠套迭。放射科医师从萤光幕透屏透视看钡剂之前进可知套叠之位置,而灌肠之压力可使套入之肠子往原处撤退,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病儿痛苦较小。
(4)手术:如果肠套叠症状已超过24小时(此时肠子可能已缺血坏死),病儿出现发烧、眼窝下陷、面色不佳、口干等症状,甚至有脉搏细弱、手脚发凉等危重症状时,或病婴送来时已有肠破裂、腹膜炎、败血症、休克等严重症状,则不能作钡剂灌肠(浪费时间且可能导致肠管破裂),应直接转给小儿外科,进行紧急手术。但手术前如果病婴有脱水、电解质不平衡、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等合并症,术前需要给予足够水分、电解质、抗生素,及放胃管减压,以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手术方法是将腹腔打开后,直接搬出肠套叠的肿块,用手将肠子由远端往近端像挤牛奶一样的挤回去,将套叠的大小肠复原。如卡得太紧挤不动或肠子已坏死则作肠段切除。有时需固定部分肠子于腹膜上,以免肠套叠复发。
(5)预后:幸运经由钡剂灌肠成功的病人,复位后可服活性炭0.5—1.0克,6—8小时后观察有无黑色大便,如排出黑色大便,证明肠道已通畅。复位后患儿安静入睡,仍需住院观察24小时,确定没问题才能出院,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仍有间歇性不安或伴呕吐,可能肠套未复位,或复位后又套上,这时应立即作相应处理。若复位后情况良好,可给患儿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减少肠蠕动,并避免剧烈活动。
(6)预防复发:同时要提醒家长有再复发的可能性(2-4%),如果真有数次复发的情形,应采用开刀治疗,以探查是否有“引导点”。经由手术治疗病例如果没有切除肠子,一般术后2-3天便可顺利出院,如果有切除肠段,则至少要6-7天才能出院。
为什么会肠套?
肠套叠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百分之九十的肠套叠找不到明显的发病原因,称之为“特发性”。一般在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活跃时容易出现。有些季节性的发作如春天的发作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流行有关,理论界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l)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有些学者认为在五岁半以内的婴儿由于大肠与小肠管径之比例相差大。故小肠易陷入大肠而被套牢。只有5%的肠套餐可以找到确实的解剖学上的异常(引导点)病因,包括美凯尔憩室、肠息肉、异位胰腺小结、血管瘤、异物、复制肠管、淋巴增生、肿瘤、寄生虫等,其中又以美凯尔憩室最多;另外过敏性紫斑也常会合并肠套叠,大于2岁的小孩发生肠套叠,一定要怀疑有这些“引导点”之可能。大于5岁的病例中,则以淋巴瘤为最多。
(2)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胃过敏、发热或饮食改变时,皆可能结肠蠕动力增加,均能引起肠蠕动功能紊乱及肠痉挛发生,严重持续的痉挛段可被近侧的蠕动力量推入相连的远侧肠段,特别是回盲部呈垂直方向连续的位置更易套入,导致肠套叠。也不排除某些老人所说的不能将孩子以过于剧烈的形式抛举、甩动等行为。
(3)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琳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小儿易于发生肠套叠。
肠套能预防吗?
前面提到过百分之九十的肠套叠找不到明显的发病原因,所以很难说预防肠套的发生,但家长还是应该能作到:
(l)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加减衣物,孩子睡眠时特别要注意不要让肚子着凉。
(2)不要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使孩子娇嫩的肠道有个适应的过程,防止肠道蠕动异常,保持孩子肠道功能正常。
(3)与孩子玩闹时避免将孩子以过于剧烈的形式抛举、甩动。
(4)肠炎腹泻可以诱发肠套叠,所以,当腹泻的孩子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时就应警惕肠套叠的发生。因肠子发炎,因此肠炎患儿较易引起肠坏死,及早诊治意义更大。
(本文由顾书根据网络资料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