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圈小米SU7车主,才摸透中年男人的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24/6/25 12:24:28   点击数:
 聊了一圈小米SU7车主,才摸透中年男人的选车格局

万万没想到,小米SU7的发布,荡起的涟漪延绵至今。

造车行业老字号,根正苗红的上汽智己,上一款新能源车,都要致敬雷总的效率。

一向以工程基因和匠人精神自居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一改曾经对营销漠然的态度,亲自走进了直播间,在网友的注视下亲自试车。

而在SU7上市之前,不论是极氪挑选的上市时间和有针对性的功能介绍。还是在这之后,华为余承东关于“手机支架”设计的吐槽。

这些现象似乎都在传递一个共同的讯号,一个新的强大竞争对手的出现,正在影响着整个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格局。

小米SU7登上热搜

率先感受到这股寒意的,肯定是那些拼搏在行业一线的大佬们。他们紧张地研究竞对,提炼自家产品的核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这个流量至上,无法藏拙的互联网时代,完成一次又一次或高明,或拙劣的“碰瓷”和“紧急避险”。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看惯了厂商之间针锋相对的“对喷”过后,爽是爽了,但心中难免有一个疑问:瓜吃了一堆,到底谁才是真的好?

带着这个问题,厂长和几个机械发烧友聊了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30岁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不拒绝新鲜事物,有十个以上品牌汽车的驾驶经验,有两台以上的汽车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同时,已经驾驶过SU7。

尽管他们对于车辆的细节部分的描述莫衷一是,但如果你问对这台车整体感受,他们会告诉你一个相同的结论。至少在20万-30万的定价区间里,无出其右。

Q先生就职互联网公司,有一台奔驰,一台宝马,偶尔也开开爹妈的特斯拉和雷克萨斯,在他的车库里,还有一台贝纳利和一台爆改的拿铁,他最新的玩具,是一台崔克的自行车。同时,也是第一批开上了SU7的人。

小米SU7试驾

对他来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机械所能带来的,更多的一种平静感,那种感觉就像是坂本龙一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会不自觉地挥舞手臂。他喜欢在周末的夜晚疾驰在环路上的感觉,而机械能带他的,就像香奈儿能带给女孩的感觉差不多。

所以对他而言,SU7最成功的部分是底盘调校。在封闭场地里,SU7零百加速2.7秒的成绩放在以前,是布加迪和帕加尼才能带来的感受,而现在,SU7的定价,让普通人曾经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相对于他常开的宝马4系,SU7能给到的反馈更直接也更明显,虽然说路噪稍有一点大,但是无伤大雅,这主要来源于小米使用了单层的夹胶玻璃。但对于Q而言,汽车对于所谓运动感的评判标准,就是一辆车对于路面的信息是否灵敏直接呈送给驾驶者。

弯道中,SU7给出的反馈是清楚的,“你能清晰地感觉到悬挂的‘紧’来,但又张弛有度,让你在任何时候都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不会在急打方向的时候出现失控感,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在他与他的趁手兵刃之间,始终能够做到人剑合一,如心使臂。

而在传统的驾驶感受之外,让Q印象深刻的,是小米在智能化上的独树一帜,他并没有像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商一样,把大部分功能都集中在眼前的一块屏幕上。相反,SU7上保留了大量的物理按键。

来源:小红书

雷军

各厂商对于物理按键的存在与否褒贬不一。比如在特斯拉身上,所有功能都被尽可能地集中在一块屏幕上实现,甚至连挂挡,都能在屏幕上一键完成。但是对于Q来说,物理按键,反倒是一个令他安心的选项。“你不能保证车机永远工作正常,特别是需要应急操作的时候,拥有一套物理按键,就感觉特保险。”

和Q先生对机械的偏爱不同,Z先生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人。五年前,他就淘汰了自己家里的大多数燃油车,包括一台奔驰E,一台玛莎拉蒂总裁,只留下一台丰田阿尔法全家出行用。

在Z看来,开车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所以,年高合HIPHIY刚刚上市的时候,他觉得这台车既符合自己个性的审美,还有智能化的驾驶系统,能够省去很多驾驶传统燃油车的麻烦。

高合三联屏

不久前,高合宣布遣散员工的时候,Z也着实难过了一番,还给自己的车举办了一场追悼仪式。

但没那边还没完全“凉透”,他又在发布会当天,火速下了小米SU7MAX的大定。“因为舒适度和车机适配,是我感觉驾驶过程中最没压力的。”在智能座舱方面,SU7的智能座舱和华为鸿蒙座舱、小鹏智能座舱的体验相当,是国产电动车当中的第一梯队。

但车机匹配的流畅度方面,SU7显然是做得最出色的那一个,大概是得益于手机制造商的功底,他没有别的产品上的卡顿感。Z作为一个能动嘴绝不动手懒人,SU7几乎做到了他能想到的一切。

“常用的后视镜调节,导航,音乐,前后备箱调节都让小爱同学来做,而且语音交互很流畅,反应速度很快,指令识别也十分精准。”

“小米手机用户可以随时将App进行投屏,车上的语音交互识别准确率也很高,透过声场和声纹,小爱甚至能知道哪个座位的需求是什么,比如主驾说要调后视镜,副驾要调座椅和空调,它能清楚地分辨出来。”Z说

来源:小红书

雷军

在同样采用芯片的座舱里,Z认为小米SU7是做得最好的,因为小米的系统更流畅,车机界面更符合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尤其是安卓用户。

在人们最关心的续航上,小米也交出了不错的数据,SU7MAX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KM,而在网上大多数车主发布的实测里程,也基本在公里以上。这几天,Q和Z一共也就开了多公里,对于这个续航表现,他们是满意的。“至少我上天津走个来回,不充电我不慌。”

但这并不代表,SU7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后视镜不防眩光、不防水,调节的时候不是镜片随动,而是整个动;座椅支撑里机械臂发出的噪音;缝线露出的线头;再比如刹车灯上里面有一块会动的黑布;饰板之间宽窄不一的缝隙、后排空间有待改进等,相较于很多的传统豪华车品牌,细节上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但总体上来说,瑕不掩瑜!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底,小米或将推出SUV车型,可能采用增程式的动力总成,值得对空间有更多要求车主的期待。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近日分享了一条微博,并幽默地表示:据说这是小米SU7车主出门的表情,叫“小米SU7车主出门belike”。

这个表情生动地捕捉了小米SU7车主的自豪感,有点自恋,又有点得意。

在互联网上,人们似乎嗅到了直播泼天流量的香甜,“第一批小米SU7车主,靠日租月赚三千”“小米SU7首撞”“小米SU7时速80碰撞测试”“小米SU7赛道翻车”等等标题日进斗金,以至于“日产辆的SU7,能一天生产4万多条短视频”。

对于小米的所谓“抄袭”争议,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MichaelKirsch)说:“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在大洋彼岸的德国,保时捷的车主们,也针对小米的设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单看一组简单的数据,小米SU7的长宽高为mm/mm/mm,保时捷TycanGTS的长宽高为//mm,单是车身高度一项,就差了7cm,而在车辆工程设计里的7cm,你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风阻系数,还有整体车身的连贯性,退一步说,如果SU7真的抄袭了设计,我们也不相信会有哪个厂商会放手不管,坐以待毙。

来源:微博

大米测评

上周,某网红在天马山完成SU7的赛道民间首撞,原因很简单,刹车皮磨没了,然后这几天,网红们又拿出保时捷Tycan在纽北的数据来比。既然全面对标保时捷,那为啥刹车不行呢?

拜托,一台顶配的SU万,一台顶配的TycanGTS万。这两者之间,你不能全靠情怀填平鸿沟吧,车厂就是用料再良心,也不可能在30万的车上装上陶瓷刹车片和十活塞的Brembo刹车卡钳吧。

更何况,在碰撞之前,SU7的圈速始终维持在1分12秒上下,和天马山赛车场的最快圈速纪录相当,碰撞后,气囊全部弹出,救援反应及时,对于一款民用车而言,他们到底还在吹毛求疵什么?

在厂长的眼里,驾乘感受虽然是很个人的东西,但是一个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出发点,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判断和博人眼球的处理方式。但悲伤的是,我们看到信息源里,有相当一部分本末倒置。

这就像米其林餐厅的评比,永远都是一个你不知道身份陌生食客,他们孤傲又冷漠,花钱去验证每一家入选餐厅的口味与服务,值不值得我开车专门去一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偏不倚,才能几十年如一日,成为人们选择餐厅的圣经。

但这样的评判标准,放在汽车圈里,就变成了一种“恰钱”的比试。什么阿猫阿狗,牛鬼蛇神,都能包块场地,搞一个民间测试,科学吗?管他呢。

时速八十公里的碰撞测试,假人都不放一个,前车是一台皮卡,把车斗撞瘪了,张口就说车好,哪里溃缩,吸能表现如何?

皮卡的车斗又不用保护乘员,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强的车身刚性,那对于普通车主而言,这类测试的意义在哪呢?有那些钱,点个炮仗听响都够听一年的了。

但这样的测试,却常常引导着普通人判断标准,“我们不信NCAP不信CNCAP,他们都是收了钱的。”转而信各种牛马猪猴。他们一个个看起来一掷千金,为了普度众生,买了一台产品,为了教大家什么是安全出行?舍生取义,割肉饲鹰。但在这背后的利益,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雷军说,小米汽车“卖一台亏一台”,这并不是一句营销话术,花旗银行估计小米年每卖一部SU7平均亏损元,小米很快做出了回应,“信息偏差较大”。我们无从考证其中的对错。

小米集团工作人员作出回应

但是对于熟悉小米品牌的人来说,小米手机当年之所以能够从中兴、华为、联想等等一众品牌当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卓越的性价比。以低价形成的销量优势后,倒逼供应链压缩利润。将实惠给到了每一个用户。

所以,对于一个能够为用户设身处地思考的产品,我们至少要不吹不黑,至少对于制造者而言,带着尊重,保持一颗对科技的敬畏之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yzyy/28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