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块,归根结底,还不算顽固的,应该是气滞占了大部分,所以在用仙方活命饮,理顺气机后,包块自消。
如同《黄帝内经》上说的,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就像用风去吹乌云一样,风吹云散,天空就看不到包块了。 这叫大气一转,病邪乃散。 故中医认为包块,表变上看是一堆垃圾的囤积,实际上是人体气滞血瘀的产物,若气能流通,血能活跃,气通血活,包块自散。 所以说气滞血瘀,才是真正身体包块这种病的根藤。 如果把包块比喻成西瓜,那么气滞血瘀就是这株西瓜的根藤。 像容易生小气的病人,身体就容易长包块,最明显体现在咽喉跟乳房,还有子宫。
当然喜欢吃冷饮凉果,冰冻雪糕之类,寒凉之物的女娃子,身体血脉也成收引状态,垃圾容易留住,堆积成包块。 喜欢吹空调,爱穿短裙子的女孩子,由于皮肤受凉,汗酸排泄不出去,堵在局部也容易长包块。 这些包块小到一个痤疮,可以看得见的。大到你觉得咽喉有口痰,吞不下,吐不出来,这叫梅核气。 再大到乳房里头有硬结,子宫下面长成结块。 这些各种各样问题,就像西瓜的藤在身体的各个地方打了西瓜,你去不断摘除西瓜,你不把藤给拔掉,就像你今天挤爆了左边脸的痤疮,明天右边脸又爆出一个更大的痤疮。 你今天把子宫肌瘤切除了,过不久它乳房又长包块。 因为你始终没有改变气滞血瘀的体质,没有改变爱发脾气的性格,没有改变喜吃生冷的癖好,也没有改变爱穿裙子受凉的坏习惯。 要知道寒则凝滞,温则通行。 《黄帝内经》说,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冰块是因为受寒而成的,水流是因为得温热而通行的。 人体的积块跟受寒分不开,人体脸色红润,气脉通畅,跟他懂得保护阳气分不开。 所以说,聪明的你应该知道什么是中医了吧,应该知道为什么说中医时人生最大的保险。
因为他能够见病知源,知道哪些东西不能吃要少吃,知道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要少养成,断除恶劣的习惯,就像是在断除病根。 不是说没有治病的良好招法,而是因为很多人都不想去用。 一个真正敢于逆改劣习回归正常生活习惯的人,他不单获得健康,同时更获得幸福。 所以当你用手术刀切来切去都切不到根时,因为你只是在摘西瓜,你没有向内观,观察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这里面才真正是疑难杂病,盘根错节之处,故曰疑难杂病要向内观。 有些人就会问,你怎么知道生气容易长包块呢? 凭什么证明这一点,为什么说刀子只切除包块的表象,不能挖根,就像拔草不挖根,来年它又生。 我们跟她说,中医有个病机叫肝气郁结,这是说肝气郁滞是因,身体长结块包块是果,这因果关系要理顺,不然治病老抓不住重点。 中医时一门很强调内证的医学,就是个人的内心内在体会,我们古人创造一些中医术语,那可是经过千年的锤炼,不是像流行语那样天马行空就说出来,没有几年就消失了。 中医的病因病机术语,代代都那么好用,原因是它直指人体本质,是人体内证出来的。
就像你看看那些生气之人,他是不是生完气后,脸红脖子粗,眼睛胀,胸肋胀呢? 你不管是发出来的火,还是生闷气,你这习惯养成以后,当你感到腋下胁肋部闷紧紧,好像有一团气在那里散不开时,告诉你这就是肝气郁结。 非常容易吧。 你只要有过生气体会多几次,你都终生记得这种感受。 那肋下的结节就像绳子打结一样难以解放开来。 你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久了无形的气滞,就会变成有形的包块,告诉你不用紧张,中医就可以把这个病变过程逆转回去,让你云开雾散,气结消失。 你只需买一瓶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用几片橘叶泡茶送服,在服药期间想喝水都喝橘叶茶,因为橘叶茶又名消气茶,这样无名之火想要凝结成包块时,就让你瓦解逍遥了。 人生本逍遥,不为事烦恼。 怎么能够为一些外在的琐事而生气伤到自己呢?
有句话叫做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没必要,一个深爱健康的人,他绝对不会轻易生气。 如果你气到肿结包块顽固时,到时就真的要请出大黄来了。 所以在身体还没肝气郁结之时,我们就让郁者散之,结者消之,不让它发展到那里,提前给他截断扭转,中医完全可以这样见微知著,消火灾于未萌。
关于大黄下瘀血方面的,还有一方面重要的运用,就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伤科上不了大黄,不管是作为外敷药,还是内服药,你局部瘀肿,需要强有力的清道夫,才能清扫战场。 这大黄好就好在,它既可以以将军之威,攻敌千里,又可以在正邪交争,最后身体屯留很多病理产物时,它可以帮你清扫病理产物,跌打损伤最大的病理产物就是瘀血。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所以人很沉闷,疲劳,这时一剂复元活血汤,不单帮你把瘀血从大肠逐走。 同时更重要的是帮你的元气给恢复了,而复元活血汤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用了大黄,这首堪称是伤科跌打特效方的复元活血汤,它的创造完全是深明人体生理病理,知道瘀血最重该排到哪里去而设计的。
瘀归大肠,需用大黄。 所以顽固的胸膈中血府血瘀,你用血府逐瘀汤时加大黄也有难言的妙处。
我们再看看大黄通秘结,治疗积滞便秘方面的作用,这点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即使是不太了解中医的人,也知道大黄能泄大肠,便秘用它效果良,但它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 一般大黄对治的便秘是实热便秘,所以我们用大黄寒凉攻下之性来对治,前面我们跟大家说,知道病名并不重要,知道证型才更重要,你成千上万种病名,真正常见的证型才几十种而已。 比如肝气郁结,胆胃不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阳不足,风寒束表等。 这些就是中医的不传之秘,你跟懂中医的人说,我有治某某病的特效方,一听你说这种话,就知道你还没有入门,你还在中医门外,所以他都会一笑了之。 同病异治,一种病常有多种证型,你得认证看人,哪有可以执死方而治活病的呢? 这种刻舟求剑的行为,只有不懂中医的人才去搞,真正懂中医的人都去搞辨证论治。
???那大黄对治的实热便秘,表现如何呢? 大家看看,先别问自己去想想,实热是一种什么状态,一个人里头堵得严严实实,面红耳赤,口干口臭,脉势亢盛有力,尿黄尿赤,身子热,舌尖红,苔黄或腻,根部尤甚。 这些等等的症状,都可以证明它是湿热便秘,大家不用刻意去记。 中医真正学好,不是靠死记,如果靠死记能学得好,那电脑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家。 大家到时可以去参考中医诊断学,你如果能把实热这个证型搞清楚,你就能治疗一大堆疾病了。 当然诊断学里头,有很多关于实热的描述,你要自己去体会。 中医最讲究个人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看到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你就能够想到人体实热是怎么一回事。 肠道里头的积滞化火,源源不断地从下面烧上来,积不撤,热不去。 所以你周身津液都撑鼎沸状态,血脉也成喷张状态,人体也想沸腾的水一样,着急难安,说话的声音,都偏于洪亮,忍不住,就连汗都要比平时大。 这些不就是一派热火之象吗?你何须书上去多说呢?书上说的只提供我们参考,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学好中医,你知道实热是怎么回事,就知道把食积堵塞通开是多么重要。 人有三急,一包屎尿可以帮人憋急了,所以大肠里的堵塞,可以长生很多急性热病,碰到这种情况,你请大黄准没错,既能清热泻火,也能通导秘结。
我们前面跟大家讲到,阳明胃肠是周身热气最足最多的,阳明降周身之热都降。 故而通导阳明乃治疗温热疾患的大法。 上次有个病人,眼红赤,早上起来很多眼屎,口也臭。 他自己先泡了菊花茶喝,并没有把火下来,问我们怎么办? 我们跟他说,你用菊花茶没有错,清你的肝热。但你身体既有肝热,也有胃肠积热。菊花茶清了肝热,还缺一味清胃肠热,导秘结的药。你这两天是不是大便比较干燥呢? 他点了点头称是。 我们就跟他说,这简单,你加多两片大黄下去,泡水送服看看。 记住!大黄要它泻下力量强,你用开水泡服,或者煎药时,要注意后下,效果比较好。 结果他吃完第二天起来,没有眼屎了,眼中也不黄了,大便憋都憋不住,一泻千里,肛门里好像有股烁热之感,通通都出来了。 就那一两片大黄,就有这么大的力量。 便宜的药,随便就把病痛的烦恼消除了。他高兴地说,这回又长见识了,真是生一次病,又长一次药,就长一分见识啊! 我原来只想到,眼目赤是肝热,想不到口中臭,肠中浊,还要用菊花加大黄来清肝通肠。 没错!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别通,肝有热毒要靠大肠来排,虽然肝胆相表里,胆府可以帮肝排一部分浊气。 但是你大肠如果秘结,通下功能减退,那你胆府排出来的浊气,还不能很好地降下去,反而会逆流会肝部。 故而治病一定要顺其性,顺六腑通降之性。
一味大黄就能很好地顺通六腑,然后缓解肝部的压力。 大家看为何那些肝癌的病人,或者肝有问题的,他大便一不畅,以不通,肝区的问题就加重。 中医完全是靠人体内在实证出来的道理,不靠你怎么去说。 你不妨去找十个百个肝病的病人问问,看他大便秘结的时候,是不是肝区胀得厉害呢? 中医治肝要治大肠,我们看现在很多医家,只知道五脏,他们对五脏相表里的思想都知之甚少,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这些相表里可以加强脏腑的关系,而它们对于相别通的脏腑就的了解就更少了,因为这种思想隐藏于古老的《黄帝内经》当中。 如果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古籍,做临床,很难挖掘出来。 好比如心与胆相别通,肝与大肠相别通,脾与小肠相别通,肺与膀胱相别通。 肾与三焦相别通,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现在临床治病非常重要,为什么心脏病的病人要降胆胃,用温胆汤可以治疗? 为什么肝癌的病人要通大肠?而大柴胡汤里头就是专门疏肝通大肠的。 为什么脾胃不好的人要治小肠,麻子仁丸通过通小肠来恢复脾运化? 为什么说尿道炎、膀胱炎的病人,要治肺,降肺气,这样就能治得彻底? 大家看这些都是五脏别通理论,给我们治病打开了思路啊!
我们就不展开来长篇大论了,但我们要跟大家提到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它善用大黄治疗眩晕,用一味大黄酒朝三次后研粉,称之为一味大黄散,然后用茶去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 清代中医普及工作做得非常好的名医陈修园,他对此非常赞赏,在他写的《医学三字经》里头,称之为,眩晕症,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 相信现在大家利用五脏别通理论,就能看出里面的门道来了吧。 你不要只看到某某药治某某病,这是非常肤浅的,你一定要看到里面运用的中医基础理论。 你如果没有理顺这期间的道理,你知道单方单药,碰到病你也不敢随便用。 现在偏方秘本网上到处都是,为什么真正的传统中医还是那么少呢? 因为传统中医不是靠偏方秘本治病,一定要医理圆融,医法理顺,就像一个肝气上攻痰火亢的眩晕症,为什么我一味大黄就把它安住了呢? 道理很简单,肝气与大肠相别通,肝毒靠大肠来排。 中医《黄帝内经》认为,亢为害,承乃制。 你肝脏乃至五脏,气机上亢,就会为毒为害,这时要把上亢的势头顺承下来,把上攻的脏毒导入腑中。 为何我们《伤寒论》上含有后大黄的通腑方要叫做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呢? 因为这里头就是要把上亢为害的实火瘀滞下承下来为顺,所以上亢的肝火痰浊用一味大黄就可以下承下来。
我们通过古代名医用大黄治眩晕,不单学到这一经验,更要透过这一经验学到脏腑别通理论,这叫捡到一块金子,你要靠这块金子挖出一块金矿。 不要沾沾自喜,认为你又学到了一个招,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你如果在学习热闹的表层里学中医,那你永远也有学不完的招,你如果步入中医门槛,进到里头来,学习好理法,你你自己可以变化出你自己甚至别人都用不完的招。 所以学中医学到最后,不是学别人,而是自学,自悟,而是你去挖掘古人的瑰宝,然后传播出去,普及出去,让更多人受惠受益。 这也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要给大家做的。
所以你懂得中医的别通理论,那你学起医来,直接就继承了古圣先贤,千百年来积累的人体内部智慧结晶。 据说俄罗斯那边,他们每年要向中国买很多大黄,你如果不给他们大黄,那边会有很多人纷纷病倒,会很烦躁焦虑,因为他们饮食肥甘厚腻,没有这些肥腻之物,天气冷了又扛不住,但过食肥腻之物,堵在肠里又不舒服,这时只靠大黄了。 大黄帮助他们健胃消化,他们竖起大拇指来,称中国的大黄顶呱呱。
有一位老中医,他一天看病很多方子都会用到大黄。 我们看有的方子大黄是10克15克,有的方子是3克5克,我们跟他抄方时,不解地问他这是何故。 这老中医笑了笑说,中药的不传之秘在剂量,大剂量大黄可以很好地攻下食积便秘,小剂量的大黄,却可以健胃。 这种说法我们第一次听,而在老中医最擅长治疗的胃肠疾患里头,却得到了实证。 因为前来找他治疗的当地人络绎不绝,还有很多复诊,反映效果好的。 我们才知道,老中医说,小剂量大黄,能够健胃利胆的效果,能够帮助肝排毒,缓解现在人肝部的压力。 这真应了《神农本草经》上说的,大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其中调中化食就是健胃之意。 因为胃为水谷之大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说大黄剂量大一点,可以荡涤肠胃,中等剂量用,可以通利水谷,小剂量用可以调中化食,助你消纳,还能开胃。 学到这个经验,我们马上用于实践。 有个病人,胃炎,反酸,口苦。 我们问他,大便怎么样? 他说,还好,每天都有,只是排的时候不是很利索。 两句话,其实病因病机就出来,这个病人上面的胃炎反酸,是因为下面肠子不太通畅,胃肠的通降功能下降所致。 他吃了很多制酸的药也没有制住酸,胃镜检查,发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我们跟他说,胃肠相连,浊阴不降的胃病要治肠,于是叫他买大黄苏打片,吃了一周多,就不再反酸口苦了,花了不过几块钱而已。 他高兴地说,便宜的药治好了疑难的病,医院做个检查都不止这个价钱。 我们跟他说,其实人的身体是很奇怪的,中医的整体观是很高明的,你看似病变部位在胃,你怎么能想到原来病根在肠呢? 但凡浊阴不降,用大黄,令浊阴归六腑,你那个胃炎也好,胆囊炎也好,咽喉炎食道炎也好,通通都帮你扫入六腑肠道排出。 这就是大黄能够健胃通肠效果的体现,你下面秘结通了,那酸水苦水,不就通通都掉下去了,怎么还会反上来呢? 正如你下水道通肠无比,水一冲下去,通通都跑到下游去了,哪里还会泛上来。
/10/26
这里顺便再跟大家提到,大黄大补的故事,这可是医家的秘传,一般不轻易拿来讲的,现在将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故事学会用活大黄。 原来解放前有个大老板,他想要制造一种补药,于是邀请医界名士,求其各献一方,众医生国手,所献的方子,无非是四物四君八珍十全,都是一派补益之品,看起来挺稳妥的。 唯独有一个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 老板非常惊奇,特别请献方人讲一下道理,献方者笑笑说,世人以补为补,过补则堵,反而不妙,我们要以通为补,顺六腑通降即是大补。 老板听后大喜,就定名为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非常受人欢迎。 好一句顺其性为补。 如果你真的身体有壅塞,肠道有积滞,或误服补药导致壅堵,那么你服用这种大黄炼制的药丸,六腑通调百病消。 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你想想,五脏六腑真元通畅,那么有什么补药,能赛得过你吃的米饭面条呢?你喝水都补啊! 所以上医看到的是你身体脏腑气机的周流,平常医生只看到你身体缺什么营养要补什么。 大家要跳出这个常规,一定要站在人体功能通调的高度上去用药,那么你立意高,用药就更精巧,更与众不同。
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凭的就是你的眼界高度啊! 同样民间也有一位走方医生,也是专卖大补膏的,他的大补膏非常闻名,但从来都是卖药不卖方,他都视之为枕中秘,从不外传。 有一次酒后吐真言,他说出来,居然就是常规的焦三仙跟小剂量的大黄。 我们前面不是跟大家讲吗? 小剂量的大黄可以健胃,可以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你连消失开胃的焦三仙都比不上大黄啊! 只是人家畏大黄如虎,所以无奈才用焦三仙。甚至很多医家跟病人一听大黄就怕,不是因为大黄可怕,而是因为你很那驾驭好它,你不知道如何用好,剂量如何,对病对证。 前面我们反复提到,有病则病受,有些病邪浊阴,还非得用这大黄不可,你不要以为烈马就抛开它,烈马要看你驯服的手腕。 世界上最烈的马,你驯服了,却是最厉害的宝马。 故而我们并不是去排斥大黄,而是进而研究如何把控好大黄,如何拿捏好几辆,在什么情况下用它,那么你就能够在治病的时候,像将军一样扫荡沙场,劈开一条路来。 常言道,药中四维有大黄,不会大黄的医生,在临床上有很多病都难以治好。 会用大黄的医生,能够尽大黄以及人体之妙。
确实我们当今时代,过度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管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共同地认为肠道不可以有宿便,肠道不可以有积滞,肠道留滞毒素,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周身去,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提前衰老。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口臭目赤,恶心反酸,口苦咽干,胃口不开,肝区胀满,精神抑郁,甚至胆囊炎,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痔疮,等等的疾患,都有可能是肠胃中消化不完全的食物,堵塞堆积在那里,人体不能很好利用,就成为废物毒素,在那里发酵,不能及时排出来,就臭在里面,清大家做个试验,把一块肉放在外面不要用冰箱动,二十四小时后,它都酸臭了,再留它两三天都长霉了,你想想,现在人吃那么多肉,如果大便稍微不通畅,稍微排得不够快,那身体的毒素立刻就上来。 浊阴不降引起的疾病非常多啊,数都数不完,但是病根子都在于六腑,我们就要选择能够通秘结,导瘀血,必须找大黄。 你只有保持大便畅通,体内的废物,跟各种发酵的病菌,才能撤出体外,不然你就一个大便肿毒,引起的浑身不适,湿疹瘙痒头晕脑胀,你老去治皮肤,去治头部,屡治不效,你为何不赶紧换个思路,去治肠腑呢? 只要人体浊阴出下窍,那百病自然就消。 不管你身体如何,只要生病了,每天都要保持一两次畅通的排便,那么病气排泄起来就像箭一样快,所以古代的名医曾提出倒仓法或通下法,专门通过用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办法,来清除肠子内部,以及五脏的毒素。 达到延年愈病的效果,难怪大养生家都形成这样的共识: 若要长生,肠中常清。 若要不死,肠中无滓。 你想要身体达到年百岁而动作不衰,最起码的一点就是每天要保持二便通调。 慢性便秘真是老年人的致命杀手啊! 因为肠子里的积滞堵在那里,贻害无穷啊! 所以治起病来,我们要严抓胱肠论,把胱肠论浊阴出下窍的中医大方针作为治病主题曲来唱,天天都要去思索,如何让五脏浊阴出下窍,如何令脏邪还腑,如何使浊阴去,清阳升,如何让水谷精微,清阳出上窍,这几个问题,你如果反复思索,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体之妙。 你不仅是刚入门的毛头小伙子学医,还是已经成为临床大家,经历过风霜瘀血的铁杆中医们,他们共同的都在研究《黄帝内经》这一宗旨,如何让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如何给邪以出路,如何顺五脏六腑之性。 好这节课大黄我们就讲到这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