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疗经过概述
患者黄某某,男,86岁,年1月23日,因“小肠气”住院。主诉“发现右下腹包块80余年”,现病史记载“近来肿块有所增大,长久站立后肿块明显增大,…右侧腹股沟区伴隐痛及坠胀感”,查体:一般可,腹软无痛,右侧腹股沟区上可见一约两个拳头大小肿块,可自行回纳,外生殖器未检,诊断“右侧腹股沟疝”。入院当天CT提示“双侧腹股沟增宽,右侧可见肠管及系膜疝入并进入阴囊,左侧可见系膜疝入”,无处理。24日上午10时出现持续性脐周痛,伴里急后重,少量腹泻,无明显不洁饮食史,医生考虑“肠炎”,对症无缓解,且进食即吐,当晚腹痛加重伴少量暗红色血便。25日00:37医嘱给黄连素口服,无效。25日凌晨4时急症盆腹腔CT进一步提示“部分小肠肠腔明显积气、积液扩张,管径达37MM.”CT诊断“双侧腹股沟疝伴不全小肠梗阻可能”,同时急诊血常规提示WBC21.8*/L,中性89.1%,血肌酐值umol/L,医嘱仅给予输液和“氯诺昔康”针镇痛处理。普外会诊考虑“急性肠炎、右腹股沟肠疝”,消化科会诊时查体发现板状腹,全腹压痛,不考虑内科疾病,又建议普外会诊。25日下午普外第二次会诊,认为疝可回纳,普外无处理,建议泌尿外科自己处理。25日傍晚患者神志不清,第三次请普外科会诊,发现肠鸣音弱,给予手动回纳疝块,并认为无急症手术指证。25日21:47查血气代酸,PH值7.24,血肌酐umol/L,医嘱无处理。25日22:41时ICU医生会诊时发现皮氧低至56%,诊断休克。1月26日零时左右转ICU,查血气提示代酸加重,PH值7.08。26日上午9时普外科第四次会诊,认为“病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手术禁忌,建议就地抢救”。直至26日12:30才剖腹探查,取右中上腹切口,探查认为小肠广泛缺血坏死,切除小肠大部及回盲部,剩余屈氏韧带远侧空肠25cm引出腹壁造口,升结肠起始部缝合关闭。术后病理报告“(小肠)肠壁全层血管增生、扩张、淤血,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区肠壁坏死”。
术后患者因短肠综合征,依赖全肠道外营养,肾衰未逆转,极度虚弱、咳痰乏力,严重低蛋白血症、贫血难以纠正,反复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深静脉留置导管及血液反复培养阳性。医院抢救,仍于年3月30日因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二、医方过错分析
(一)对腹外疝的鉴别诊断和进展缺乏认知和妥善处理
患者诉疝块近来有增大且时有隐痛及坠胀感,但是从入院查体到各科会诊,外生殖器一直未检。不查阴囊,如何明确是直疝还是斜疝?两者发展预后完全不同,直疝很少嵌顿,而斜疝极易嵌顿,进而引发梗阻和肠系膜血运障碍,而本案正是斜疝导致系膜和部分小肠嵌顿,造成闭袢性肠梗阻,由此引发的肠系膜动脉血流受阻,造成全小肠血运性坏死。两次CT都明确提示双侧阴囊内有肠管和系膜疝入,但是没有一个医生描述过左侧腹股沟区和阴囊区域的查体情况。明明是双侧斜疝,但是直到出院诊断依然还是“腹股沟疝”,医院对疝的诊断一直存在疏忽。
(二)对持续腹痛和不全肠梗阻判断处理不当,诊疗延误
首先,腹外疝病人出现腹痛肯定要首先考虑嵌顿,CT已经提示部分肠管积气积液扩张特别明显,而其他肠段无扩张,强烈提示闭袢性肠梗阻,而闭袢性梗阻往往就伴随着肠系膜血管受压,这时全小肠随时面临缺血坏死的危险,应立即进行CTA或肠系膜动脉造影,医院完全有条件做而没有做,难辞其咎。
其次,患者是持续腹痛、呕吐伴里急后重,少量腹泻后期有血便,医生没有细问腹痛的特点和大便性状,草率诊断“急性肠胃炎”,还违反临床规范使用镇痛剂,影响临床观察,延误诊疗。
(三)休克、代酸处理滞后,加重病情和延误治疗
患者休克时点至少起自25日凌晨,因为当时已经报告血肌酐umol/L,提示急性肾损伤和脏器灌注不足。但是直到25日21:47才查了第一个血气,且对明显代酸PH值7.24也没有纠酸处理,没有中心静脉压监测,以至于26日01:13复查血气发现代酸进一步加重PH值7.08。休克、代酸未及时处理纠正,加重了循环障碍,也导致了肠道缺血坏死过程加速。
(四)手术指证及时机掌握错误,导致肠管坏死加重
病史提示患者疝的稳定性发生变化,所以在急腹痛之前就应评估其是限期手术病人,而不是择期手术。急腹痛发生后,伴有血象高、腹膜刺激征、不全肠梗阻影像学表现、快速休克,应当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这更是急症手术的强烈指证,参看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针对外科休克,如不积极纠正原发病,患者必死,医方一味保守错失时机,是手术指证把握错误。
四次普外科会诊都存在处理失当。25日前两次会诊,没有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