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猪回肠炎的防治方法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21-7-11 13:22:16   点击数: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22.html

猪回肠炎它是由一种生存于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所引起的。胞内劳森氏菌主要在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

疾病

临床上本病呈现二型:急性型与慢性型。

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更新种猪及肥育猪。临床症状呈血红至暗红色下痢便,猪只厌食、虚弱、沉郁及突发死亡,死亡率可达到5~6%。

慢性型回肠炎一般发生於20至50公斤体重的生长猪,呈现轻微、非特异性下痢,猪只常厌食及沉郁,感染猪生长发育受阻并形成石头猪。

急性型及慢性型回肠炎两者病变出现在回肠、盲肠及近端结肠,肉眼可见由急性出血性到增生性及坏死性等不同的病变。典型的肉眼病变特性是小肠及大肠粘膜增厚。

病原的分离及培养尚无法成功地在无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同时感染病原的宿主所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十分微弱,故血清学测定亦不被认为是可靠的诊断,目前较佳诊断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猪回肠炎防治方法

案例:

Halloween

山东某养殖场30多头70日龄猪只,间歇性下痢半月,病猪体重大小不齐,严重者与健康猪相差二十多斤,被毛粗乱,排水泥样稀便,粪便可见未消化饲料残渣。场长反映饲料中曾添加痢菌净、新霉素,注射过土霉素、博落回、氧氟沙星、头孢等药物,均未见好转。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回肠炎,采用每吨饲料添加泰万菌素1公斤、地美硝唑1公斤,连用半月。严重猪只采用乙酰甲喹注射液,每只5毫升,连用4天。刚断奶猪每吨饲料添加猪场三宝3kg,连用一周。半月后病情有效控制,且未见新病例出现。

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猪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病原菌为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周~10周,病菌在粪便中可存活2周左右,容易造成持续感染;病菌对一般消毒剂有抵抗力,对含碘和季铵盐消毒剂敏感。

据报道称中国98%的育肥猪带菌,经产母猪阳性率达74%,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急性型主要症状为血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发生突然死亡,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慢性型常见,8周~16周猪多发,表现为同一栏中不时出现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食欲减退,吃几口就走,甚至废绝;病猪消瘦,被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病程长的皮肤苍白,治疗不及时可成为僵猪。

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亚临床型,多发于6周~20周(即因为病菌持续存在,基本整个育肥期都可发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腹泻,但生长速度和对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对饲料利用率可降低17%~40%,平均减缓育肥猪日增重24%,出栏时间至少延长14天。据估计在中国回肠炎造成每头猪平均损失为12元~30元。

由于一般抗生素只能产生抑菌环境,不能有效清除细胞内劳森菌,当断奶保健过后,及第6周~8周,发病明显增多。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严格消毒,选用正规厂家的合适消毒剂,如成都中牧的牧可消;消毒前认真做好清理工作,消毒与空圈结合;减少应激,因大多猪场都存在病菌,只有在应激情况下猪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如转群,长途运输,饲养密度大,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温差大,湿度高,频繁接种,营养不良,饲喂发霉饲料,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均可引起发病。

药物防治:

每月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泰万菌素和地美硝唑,不仅可有效预防猪回肠炎的发生,还可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稳定猪场蓝耳病的功效。每吨饲料添加泰万菌素1kg,地美硝唑1kg,维生素C1kg,连用7天。

您有养猪难题吗?可在下方留言交流哦!

产品使用咨询欢迎电联技术讲师:

唐老师:吴老师:

付老师:曾老师:

陈老师:谢老师:

(推荐8:30—21:00)

成都中牧衷心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zspj/2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