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吃饭专心的好习惯
数据显示,1/4的1~2岁幼儿的家庭和1/3的2~3岁幼儿的家庭有吃饭看电视的习惯。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幼儿来说,吃饭是一件需要专心做的事情。因为吃饭的过程不仅是将营养素吃进去,还要让营养素充分吸收,而精力分散不利于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进食虽是本能,吃饭却是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吃饭还是一个学会咀嚼、学会使用餐具、学会享受美味、学会餐桌礼仪的过程。因此,对于处于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关键期的幼儿来说专心进餐很重要。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和幼儿一起专心吃饭;也要告诉家庭中照顾幼儿的其他成员,比如幼儿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保姆等,要和幼儿一起专心吃饭,不允许幼儿边吃饭边看电视,不要做吃饭以外的其他事情。
小贴士
宝宝进餐时要有固定的座位,吃东西时不打闹、不说笑。吃饭前不要给宝宝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使宝宝产生厌食。鸡蛋虽好不可多吃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其中卵磷脂和卵黄素是婴幼儿身体发育特别需要的物质。但鸡蛋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1~2岁的幼儿每天需要蛋白质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吃1~1.5个鸡蛋就足够了。如果鸡蛋吃得太多,孩子的胃肠负担不了,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
有的家长喜欢用开水冲鸡蛋加糖给孩子吃,由于鸡蛋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不能完全被烫死,因而容易引起腹泻和寄生虫病。如果鸡蛋中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孩子会因此而患伤寒或肠炎;如鸡蛋中不含活菌而只有大量毒素存在则表现为急性食物中毒,潜伏期只有几个小时,起病急,病程持续1~2天,症状为呕吐、腹泻,1岁以上会说话的幼儿会表示腹痛严重,伴有高热、疲乏等。
小贴士
给孩子吃鸡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为好,不宜用开水冲鸡蛋,更不能给孩子吃生鸡蛋。
宝宝为什么会挑食?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饭香喷喷的,可就有一些孩子不爱吃这、不爱吃那,让父母苦恼不已:“怎么能让他吃得好、吃得香?”“会不会营养不良啊?”“我该怎么做呢?”挑食看起来是孩子的原因,但与父母的喂养行为关系很大。
★在孩子需要添加辅食的月龄,没有及时让孩子熟悉各种食物的味道,过了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父母若是不喜欢某种食物,自己都很少吃,孩子也会模仿家长,不吃此类食物。
★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或过量、患局部或全身疾病及环境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幼儿挑食。
另外,有些家长爱挑选那些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物给孩子吃,这种挑挑拣拣的做法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自然就会趋向于那些所谓好的食物,而对所谓不好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
小贴士
临床发现,厌食、异食癖与体内缺锌有关。通过检查发现,锌含量低于正常值的幼儿,其味觉,即对酸甜苦辣等味道的敏感度比健康幼儿差,而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造成食欲减退。
因此,如果医院查查,贫血、缺锌等原因都会影响人的口味。
宝宝挑食的对策
如何对待宝宝的挑食呢,以下方法父母们可以一试:
1.饭菜花样翻新
家长应编排合理的食谱,不断地变换花样,还要讲究烹调方法。这样既可使幼儿摄取到各种营养,又能引起新奇感,吸引他们的兴趣,刺激其食欲,使之喜欢并多吃。把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弄碎,放在他喜欢吃的食物里。有的幼儿只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可将蔬菜掺在瘦肉中,做成肉圆或包饺子、馄饨,也可塞入油豆腐、油面筋等食物中煮给幼儿吃,使其不厌食、不挑食。
2.让幼儿多尝试几次
要让幼儿由少到多尝试几次,同时大人也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吃给幼儿看,慢慢幼儿就会接受,习惯了幼儿就会吃。
3.控制幼儿的零食量
以定时、定量的“供给制”代替想吃就给的“放任制”。可以给幼儿安排适当的活动,让幼儿在饭前有饥饿感,这样他就会“饥不择食”了。
4.增强幼儿吃的本领
有的幼儿不会食用某种食物,就逐渐对其失去信心和兴趣,形成挑食。譬如吃面条,幼儿不会拿筷子,家长应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使用方法,给予帮助,幼儿尝到鲜美之味,自然会高兴地吃。有些幼儿害怕鱼刺鲠喉而对吃鱼存在恐惧心理,家长应帮助其剔去鱼刺再给幼儿吃,或者让其吃少刺的鱼。
5.多进行营养知识教育
家长要经常向幼儿讲挑食的危害,介绍各种食物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对他的生长发育各起什么作用,一旦缺少会患什么疾病。尽量用幼儿能够接受的话语和实例进行讲解,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6.及时鼓励和表扬
幼儿喜欢“戴高帽”,纠正挑食应以表扬为主。一旦发现幼儿不吃某种食物,经劝说后若能少量进食时即应表扬鼓励,使之坚持下去,逐渐改掉挑食的不良习惯。家长最了解子女,当发现幼儿不吃某种食物时,可以暂时停止他们认为最感兴趣的某种活动进行“惩罚”,促使幼儿不再挑食,达到矫正挑食的目的,但是切忌打骂训斥。
防止宝宝食物过敏
在饮食中,父母应注意宝宝有无食用过敏的食物。有的宝宝因患荨麻疹、湿疹或哮喘而有过敏的潜在因素。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应避免让宝宝摄入过敏食物。
引起过敏的食物很多,最常见的是异性蛋白食物如螃蟹、大虾,尤其是冰冻袋装的加工鳝鱼、虾,以及各种鱼类、动物脏腑,甚至蛋类、肉类等。有些蔬菜也可引起过敏,如黄豆、毛豆、扁豆等豆类,菌藻类、木耳、竹笋,还有芹菜、香菜、韭菜等香味菜等,也可引起食物过敏。
父母在平日里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反应。如果发现宝宝吃了某种食物产生过敏症状,以后就应不让宝宝再吃这种食物,通常在经过1~2年后,随着宝宝身体的强健会逐渐脱敏,但在再次接触过敏食物时仍需小心,要从少量开始,以观其反应。
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更多母婴护理干货知识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