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肠道菌群在炎性肠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16-11-15 9:31:26   点击数:
 

本文医院消化内科张文婷和游洁玉,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十一期。

综述目的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综述方法对近期与肠道菌群、IBD等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总结肠道菌群在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最新进展IBD的发病机制虽尚不明确,但现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某些基因易感患者对肠道共生菌群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了UC和CD的发生。并非所有肠道菌群均有害,有些甚至具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证实,运用益生菌调节肠道内环境可诱导IBD尤其是UC患者病情缓解并维持缓解。

总结应充分了解菌群与菌群、菌群与宿主免疫及肠上皮细胞之间的关系,以更好的了解IBD的发病机制。

引言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现有观点认为启动并维持IBD病理过程的因素包括:基因易感性、免疫紊乱、屏障功能障碍以及肠道菌群的作用[1]。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







































刘云涛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bkbx/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