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肠癌案例分享内含病症病理药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16-10-22 21:41:09   点击数:
 

例一:蔡渝嘉,女,43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数师。病史:患者于年下半年出现左下腹隐痛,大便每日2~4次,便稀带粘液,多次大便常规示:白细胞满视野。年作纤维结肠镜检,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年1月起,腹痛加重,并向骶尾部放射,大便仍稀,除粘液外,常有鲜血。年2医院乙状结肠镜检及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中段左侧壁有1.9×1.3厘米局限扁平隆起。病理报告:乙状结肠癌。治疗:年3月初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直肠端吻合术,术后配合化疗,症状明显改善。但1个月后,腹痛、便脓血又作,虽经化疗、支持疗法,不见好转,西医考虑为“癌扩散”。患者体质每况愈下,不能再承受化疗,遂就诊北京医院刘志明教授。证见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脐周及少腹阵阵作痛,痛甚则欲便,大便每日3~4次,稀,可见粘液及血,排便不畅,里急后重。口中粘腻而苦,纳杲,心悸乏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脉细滑。证属湿热蕴蒸,腑气阻滞,气血凝涩,化为脓血,病延数载,正气大伤。治以清利湿热,调气行血,兼以扶正。方药:当归9克,白芍9克,防风9克,枳壳9克,黄芩9克,黄连9克,槟榔9克,生黄芪15克,木香4.5克,生苡仁l8克,甘草6克,厚朴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方1个月,腹痛减轻,里急后重基本缓解,大便中脓血亦减少,黄腻苔已化。上方去防风、枳壳、黄连、苡仁,加太子参12克,苍术9克,陈皮9克,焦三仙18克。上方加减,坚持服用2年余,患者体质明显增强,诸症缓解,获临床治愈。大肠癌常见于结肠下段,25%位于乙状结肠。结肠癌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以41~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本例结肠癌显然与多年不愈的慢性结肠炎有关,慢性肠炎可看作癌前期疾病。患者作手术后癌症复发,但刘教授治疗本例病人,所用药物并非目前公认的抗癌草药,而是注意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所用药方是循古代治疗肠炎的芍药汤之意,清热消滞,行气活血。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木香、槟榔、枳壳、厚朴行气导滞;当归行血;白芍和血;参、芪淡补以防伤正气。这样平和的药物,竟使复发癌症获得控制。其原因是中药不断舒达局部不畅气机,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消除了慢性结肠炎的刺激,纠正了生癌的内环境,铲除了生癌的“土壤”,结果使复发的癌症亦出现消退。芍药汤载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物组成为芍药、当归、黄芩、黄连、大黄、肉桂、槟榔、木香、炙甘草。功能清热解毒,调气和血。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例2:徐能潮,男,59岁,上海铁路东关镇车站干部。病史:患者胃纳差,消瘦,乏力数月,年9医院音《腹探查术示:升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病理报告:肠癌伴转移。因转移灶广泛无法清扫,仅在升结肠部位作姑息切除术,术后2周即出院,遂就诊浙江医院王泽时、鲍严钟副主任医师。治疗: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不欲饮食,腹部疼痛,大便干秘。舌质淡红,苔少,脉象濡细微弦。证属癌毒瘀阻,脾不健运,气血两虚。治以解毒抗癌,健牌养血,方药:水杨梅根30克,藤梨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9克,虎杖15克,生苡仁15克,红枣15克,水煎服。蟾蜍酒,每隔2天服1次,每次服l00毫升。核桃树枝30克,鸡蛋1只,水煎服,每天1次,饮汤吃蛋。病人服药3个月,体重增长,面色好转,精神亦振,纳谷增加,腹痛已瘥,大使转软。继之服汤药1年,1年内服蟾蜍酒1个月,体重从44.5公斤增加到73公斤。以后隔日服汤药,每年服蟾蜍酒1个月,以巩固疗效。、,年随访,病人一直上班。年10月5日信访,身体谜康,已存活l3年。病人获得治愈。按:本例病人为升结肠癌伴腹腔广泛转移,西医仅作姑息手术。一般来说,这样的病人生存期只有几个月,可是病人莅接受中医治疗3个月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虽然没有肿瘤消退的检查指征,但癌症病人、特别是消化道癌症病人,如果出现了体重增加,应当说是非常好的兆头。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体重增加往往间接反映病人的肿瘤在缩小或至少表明肿瘤得到控制,没有处在活动发展期。因为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快,常为正常细胞10倍以上,故肿瘤病人往往因消瘦而被发现,这是体内大量癌细胞活动发展的结果。本例病人经过1年多中医治疗,体重增加了约30公斤,这在癌症病人中是十分罕见的,表明肿瘤很可能在消退。王泽时、鲍严钟两位医生治疗本例病人时采用以攻为主的原则。方中水杨梅根、藤梨根、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以抗癌;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益气健脾以防攻伐太过;当归、红枣补血。水杨梅根为南方草药,性味苦、涩、凉,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药理证实,对宫颈癌细胞、小白鼠肉瘤AK、瓦克氏肉瘤有抑制作用。蟾蜍酒制作方法:活蟾蜍9只,加3斤黄酒隔水蒸2小时,每服15毫升。本例病人是隔日服1次,每服l00毫升。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量。核桃树枝煮蛋治癌为民间偏方。核桃树枝用量为3G~克,需久煎,或与鸡蛋、瘦肉、内脏同煮,以减少毒性。金有景在他的《抗癌食药本草》一书中介绍了用核桃树枝的经验。他认为核桃树枝性微温,对热药比较敏感的人服用核桃树枝后容易产生上火感觉。核桃树枝有一定毒性,有人怕此药毒性太大,剂量用得比较小,只吃此药所煮的鸡蛋,不喝比药的药汁,结果疗效往往不太理想。金氏探索加大核桃树枝剂量,有三个方法,一是久煮,煮四五个小时,直接喝药汁。二是与群药共煮,有一病人曾在汤药中加核桃树枝克(入煎时,去木质部分,因药性主要在树皮上),服药后病情一度好转,未感明显不适。三是加食物(瘦肉或猪羊等内脏)共煮。瘦肉或内脏用数10克至克。例5:任××,女,41岁,医院检验师。病史:患者腹泻多年,腹痛时作,头晕乏力,于年1月发现贫血,体重减轻约10公斤。同年3月8日晚,肠呜,腹痛,继之便血,色呈棕红,量约毫升,后又便血1次,其量可畏。经住院注射止血针等好转出院。嗣后大便潜血,均呈强阳性。一日,患者自己在左侧腹部扪及一个拳头大肿块,即请外院会诊,疑为恶性肿瘤。年4月3医院行剖腹探查术,见结肠肝区有6x12厘米大小之肿瘤,表面不光滑,质极硬,已浸润邻近网膜,肿瘤与胃只相离1.5厘米,分离至十二指肠下降部,见已被肿瘤浸润,粘迮带较硬,水肿。肿瘤周围淋巴结均已转移。病理诊断: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治疗:患者于年4月18日就诊洛阳医院林芹璧副教授。证见病人面色萎黄,精神抑郁,术后输液反应大,高烧持续半月之久,腹部阵发性作痛,痞胀难忍,头晕眼花,纳食极差,周身疲乏无力,夜寐不安,左颌下有一鸡蛋大肿块,质硬,表面高低不平,不活动。舌质淡,苔中黄厚腻,脉滑数,既往患冠心病及糖尿病。证属湿热邪毒,蕴积肠中,热毒灼津,传导不利,因久病气血两伤,脾胃升降失司,肝肾亏损。治以先清热解毒,攻下逐瘀,继以大补气血,健脾和胃,滋水涵木,佐以清热解毒。方药:白花蛇舌草克,半枝莲30克,草河车30克,二丑30克,炒麦芽30克,当归30克,大红消90克,土茯苓60克,生苡仁60克,败酱草24克,虎杖18克,槟榔15克,炒枳实9克,玄明粉9克,乌药9克,杭芍12克,水煎服,每日1次。服上方后,身体一般情况好转,配合氟尿嘧啶化疗。但每次化疗后,胃脘胀满,食纳大减,恶心欲吐不得,腹胀便秘,周身困乏,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动则汗出,咽千舌燥,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数。调方如下.当归30克,太子参30克,制首乌30克,半枝莲30克,板蓝根30克,炒麦芽30克,杭芍15克,生地15克,天花粉15克,黄芪18克,枸杞18克,北沙参24克,石斛2l克,枳壳9克,竹茹12克,白花蛇舌草克,大红消60克。加减药物。党参、生地、熟地、黄精、虎杖、丹参、鸡忍冬藤、山药等。服上药二年多,配合化疗13疗程,诸症全消。左颌下肿逐渐软化,变为囊状,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涎下腺混合癌,低度恶性。病人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体重增加l5公斤以上,年X线胃肠钡检未发现任何异常。年l2月随访,已健康存活8年8个月。病得痊愈。按:本例为晚期结肠癌,淋巴结广泛转移。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病灶,癌瘤随时可能复发,故急用中药清热解毒,通腑逐瘀以抗癌。方中白花蛇舌孽、半枝莲、草河车、大红消、土茯苓、虎杖均为目前公认的抗癌草药,每剂总量达克左右,可谓大方治大病。由于病人还配用了化疗,故一度出现全身虚弱的症状。林医生遂采用中药扶正为主,西药攻癌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长达两年多的治疗,终于将肿瘤完全控制。本例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病人在手术后曾持续高烧半月之久,这似乎也是患者最后获得治愈的另一个因素。因为近百年的医学文献中,经常记载癌症病人发高烧后,癌细胞突然不可解释地减少。后来,人们知道热能杀死癌细胞。年布伦斯报告一例晚期黑色素瘤感染丹毒后发热40。C以上数日,以后肿瘤全消,存活8年之久。年罗克登伯里报告在l66例肿瘤自然消退的病案中,72例曾有高热、严重感染或用热疗的历史。目前肿瘤热疗为一新兴领域。事实上,热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早在公元前6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用红烙铁来治疗癌症,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人曾用热浴及全身发热来治疗癌症。年戈利用丹毒的毒素(即链球菌的毒素)治疗一些肿瘤患者,在l7例不能手术的癌瘤中有3例治愈,17例不能手术的肉瘤中有7例治愈,全部病例观察l~7年。近代实验研究,用42~C的“高温”可以死杀癌细胞,治愈某些实验肿瘤和人类肿瘤。加热与放射合并应用可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有人用局部热疗和全身化疗治疗膀胱癌也获得显著效果。目前临床上以采用超声波加热与微波加热为主,但由于穿透较浅,疗效尚不满意。而全身热疗,有时可引起病人严重反应,有一定危险性,故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例4:沈承松,男,56岁,原浙江省宁波师范慈溪分校教师,现为慈溪县肖林中学教师。病史:患者从年10月开始,经常出现右下腹呈持续性、无放射性隐痛,大便很不规则,交替性腹泻与便秘,纳差。至年4月下旬隐痛频繁,食欲减退。进行性感觉疲乏,体弱,消瘦,便溏次多,每日2~3次,同时右下腹偏中摸到一鸡蛋大肿块,质硬,触痛。年5月8医院X线钡剂灌肠摄片示:升结肠回盲部充盈缺损。诊断:回盲末端近回盲部肿瘤。年5月16医院诊治,腹痛加剧,便溏,每日4~6次,食欲进行性减退,形体进行性消瘦。查体右下腹部可摸到3x4厘米肿块,质硬,固定,表面不平滑。诊断:腹部肿瘤。治疗:年5月17日手术切除末端回肠约30厘米,结肠分离,见全肝曲与肝有些粘连,于肝曲处切除升结肠,肠作端口吻合。取病理活检诊断:盲肠分化不良性腺癌。于6月17日出院,以后应用化疗。但仅时隔4个月,于10月下旬体检时,发现肿块复发,其他症状与5月份相似。10月29医院复查,发现手术疤痕下端又出现1个3x3厘米肿块,质硬,固定。诊断:肠癌复发。11月2医院检查结果,确诊在右下腹部手术疤痕下端新生-^3×3厘米肿块,质硬固定,用5-Fu及胱氨酸片治疗无效,遂就诊浙江省宁波市卫生学校徐星高医生。此时病人右下腹肿块进行性增大如拳头,质硬压痛,固定不移。体质进行性衰弱,精神不振,形体消瘦,面色枯槁,饮食不进,腹痛加剧,大便溏泻。脉象细弱,舌红苔黄。证属热毒瘀积肠道,结聚成癌,下注为痢,脾胃受累。立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抗癌止痢,健脾扶胃之法。方药:(1)弥猴桃90克,银花30克,钩藤30克,焦芨15克,山楂根15克,三七粉15克(分冲),虎杖15克,占骨龙15克,白芷15克,一支香3克,细辛3克,青木香3克。(2)生牡蛎30克(先下),生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五味子9克,白头翁9克,广木香9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茯苓12克。(3)弥猴桃90克,银花15克,三七粉15克(分冲),黄芩15克,乌药15克,焦芨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香皂根15克,茯苓30克,白英30克,山楂根30克,一支香6克。上述3方轮流交替服用,每日1剂,连服2周后,食欲增加,体力恢复,肿块逐渐缩小。继服4个月,于年4月24医院复查,查体腹平软,未触及肿块,淋巴结(一)。诊断:腹部复发的肿瘤已经消退。建议继续中药治疗,以预防控制肿瘤再次复发或转移。13年来,患者继续有规律地(3日l剂)用上述3方轮流交替服用,并忌食腥、酸、辣、酒等发物及刺激性食物。年12月25日体检未发现任何复发、转移肿瘤及其他明显症状。病人获得痊愈,已存活15年余,身体健康。本例肠癌患者在手术、化疗后复发,这样的病人在临床上很多,肿瘤一旦复发,西医往往束手无策,常常预示着病人的死期已屈指可数。然而该病人求治徐星高老师用中医治疗,竞获治愈。徐医生别具一格的治疗方法,是拟定3个方子轮流交替服用。方中弥猴桃甘、酸、寒,功能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消炎抗癌。弥猴桃根称为藤梨根,抗癌作用确实,且无伤胃的副作用,临床上为消化道肿瘤的常用药。方中银花、黄芩清热;白头翁、虎杖、白英、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抗癌;钩藤平肝息风;白芷、细辛、青木香、广木香、乌药理气止痛;生牡蛎、昆布、海藻软坚散结;生苡仁、自扁豆、茯苓健脾利水;山楂根、一支香(徐长卿)活血化瘀;三七、焦芨、五味子共奏收敛消瘤之功。我们看到,徐医生在治疗本例肿瘤复发并伴有复杂症状的痰人时,采用了清热、解毒、平肝、健脾、软坚散结、活血化痰、收敛消瘤等法,多种方法的复合作用,应当说是生效的原因。徐老如果开成一张药方,方子必然很大,病人不能接受,故用三方交替让病人服用,不失为中医治疗肿瘤的又一妙法。例5:吴××,女,32岁,工人。病史:患者于年10月开始发现大便色黑,隐血试验阳性,当时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用止血药后,出血依然不止。于年3医院摄片,诊断为结肠肿瘤。5月19日即进行手术,术后切片报告为结肠腺癌已侵入肌层。到9月复发,发现在脐右下腹又触及一个包块,约核桃大小。治疗:年2月就诊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教授。病人此时右下腹肿块已发展到鸡蛋大小,质较硬,并伴有腹痛、腹泻、胃纳不佳、形体消瘦等症状,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湿浊凝聚。治以温补脾肾,佐以健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体力稍有恢复。后改用理气活血,消肿为主,适当加一些益气补肾的药物。主要药物如下:党参、白术、当归、黄芪、茯苓、陈皮、木香、香附、枳壳、山药、白花蛇舌草、桂枝、茴香、仙灵脾、甘草、补骨脂、牛膝、八月扎、肉苁蓉等。加减药物:橘皮、山楂、丹参、赤芍、附块、苍术、苡仁、旱莲草、生地、橘叶、陈香橼、熟地,瓜蒌皮、没药、乳香、玫瑰花、寻骨风、青皮、三棱、山萸肉、肉桂、锁阳、桑寄生、蜈蚣、夏枯草等。酌情加用成药:人参鳖甲煎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天龙丸(守宫研末为丸。巩固阶段方药:党参、合欢皮、熟地,白术、黄芪、扁豆、甘草、茯苓、苡仁、陈皮、仙灵脾、山药、木香、旱莲草、桑寄生、黄精、白芍、补骨脂等。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肿块开始缩小直至逐渐消失。病人获得临床治愈。按:本例结肠癌病人手术后仅数月,癌肿复发转移,出现肿块。钱大夫治疗本例病人,并没有因肿瘤复发而重用攻癌之品,而是依据中医观点,发现病人有明显的脾肾阳虚之证,其表现为腹泻、胃纳不佳、形体消瘦、舌淡、脉细无力,故主药中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健脾益气;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茴香、桂枝补肾温阳。在整个治疗中,钱大夫始终注意补肾,如构橘、旱莲草、生地、熟地、山萸肉、桑寄生、、黄精均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附块、肉桂、锁阳有温肾益阳之功。钱大夫用于攻癌祛邪的药物,除白花蛇舌草、蜈蚣、天龙为目前中医界确认有抗癌效应的药外,主要是采用理气活血法抗癌消瘤,如木香、陈皮、香附、枳壳、八月扎、香橼、青皮为理气药;牛膝、丹参、赤芍、没药、乳香、三棱为活血化瘀药。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法,但一般医生喜用补气药如人参扶正,用清热解毒药抗癌。而钱大夫治疗则是用温肾健脾药扶正,理气活血药祛邪,治疗3个多月,肿瘤逐渐缩小消失。例6:张×,男,35岁,工人。病史:病人于年3月30日,医院诊为“盲肠段肠癌.,行切除手术。病理报告为“盲肠未分化癌”。治疗:病人于年7月用丝裂霉素,氟脲嘧啶化疗一个疗程。年10月29日就诊陕西中医研究院贾垄医生,但见患者腹疼,食纳呆滞,大便稀,不成形。舌白苔,脉细沉涩。白血球1]立方毫米,镜检片为“未分化腺癌”。证属脾胃虚弱,瘀毒内蕴。治以健脾和胃,解毒散结。方药:红藤60克,蜂房10克,全蝎6克,马齿苋30克,瓦楞子30克,山豆根10克,水煎两遍,分两次服。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以后逐步增加药味:(1)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2)料姜石60克。(3)焦山楂30克,诃子肉15克。(4)石榴皮30克。(5)炒枣仁30克。患者治疗历时4年。共服汤剂余付,平消片瓶。年9月19日来诊,健壮如常人,病人获得治愈。本例病人虽经手术、化疗,但镜检片仍示有癌细胞,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白血球降至1/立方毫米。病人表现为一派虚象,但贾老仍以较平和的中药攻邪为主兼以扶正。以后又加用收敛药。方中红藤味苦、性平,长于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临床上治肠痈之药。马齿苋味酸、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也为临床上治痢之常用药。其余4药均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山豆根为草药,全蝎、蜂房为虫药,瓦楞子为矿物药,4药伍用,具有中医所说的司须作用。此外,病人得益于长期服用平消片,4年共服瓶。平消片的药物组成为枳壳、火硝、五灵脂、郁金、白矾、仙鹤草、干漆、制马钱子。8种药综合起来,有攻坚破积,去息肉,解毒强心,利气止痛,健胃养血,健脾理气之功。平消片只要按规定量服,几乎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很适于治疗生长发展缓慢的实体瘤。根据贾老的建议,平消片也,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每半年服平消片一个预防疗程。即日服2次,每次4—8片,或日服3次,每次4片,连服7天。早期肿瘤治疗,日服3次,每次4~8片,连续服至增生消失,或症状消失,或微小的癌肿消除。根据日本癌症研究所发现,并非癌症患者死后的器官上都有癌细胞,约半数老年人也有“微小癌”,这些人在生前并无任何癌症的征象。事实上,从第一个癌细胞发生时到发展为医生能够诊察出来的临床癌,常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其闻经历了微小癌的两个阶段,“极微小癌”和“毫克癌”,-然后才可能成为临床癌。千万个癌细胞增殖形成最小的癌块,共重量仅为l毫克以下,直径只有l~3毫米,它的形成约需6年时间。从“极微小癌”发展为“毫克癌”也要6~9年时间。“毫克癌”的重量为l--毫克,癌细胞个数在万--10亿之间。“毫克癌”的继续增殖就向“临床癌,发展了。癌块的重量达到l克以上,形成也要9年以上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没有任何症状的健康人都存在潜在的癌细胞。甚至有人提出,人人都有微小癌。那么接受贾老的建议,每半年服1周乎消片,以消除微小癌,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例7:林明华,男,60岁,干部。病史:患者于年发现粘液血便数月,医院门诊,检查直肠14厘米处有—0.4×0.4厘米大小息肉,摘除并活检,确诊癌变。5年后,病人腰骶部疼痛,叉出现粘液血便,左锁骨上窝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年1月该院x线钡剂灌肠摄片示:升结肠及回盲部充盈缺损。诊断:肠癌复发且转移。治疗:年1月患者就诊浙医院王泽时、鲍严钟副主任医师。病人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数。证属癌毒久蕴,湿热下注,脾不健运,发为肠湃。立解毒抗癌,清热利湿,健脾理肠之法。方药:水杨梅根30克,藤梨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英30克,虎杖15克,白头翁15克,茯苓l2克,沉香曲12克,焦白术9克,广木香9克,水煎服。蟾蜍酒,每I2天服1次,每次毫升。蟾蜍酒与汤药交替服用,3个月后,粘液血便消失,大便成形,左锁骨上淋巴结消失,体重增加。年、年,年3次随访缝在,病人获得痊愈,治后已存活12年。按:本例病人为直肠息肉癌变,5年后转移至升结肠及回盲部。病人未作手术,仅服蟾蜍酒和中药3个月获愈。王、鲍两位医生是治疗消化道肿瘤专家,所用蟾蜍酒与中药水杨梅根;藤梨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虎技抗癌已成为他们治疗的定式。这些清热解毒之药虽较为平和,但用量除虎杖15克外,其余均用30克,再加上蟾蜍有一定毒性,每次用量为毫升,超过常用量。作为南方医生,王、鲍二老应该算是“攻派”。此外,蟾蜍酒与大剂量抗癌草药治疗消化道肿瘤获效的另一原因,是药液可直接经日服作用到消化道病灶。蟾蜍名蛤蟆,治疗结肠、直肠癌也可煎汤。取活蛤蟆剥皮(包括头和足的皮),皮一剥下即煎成毫升汤液,分3次服,每日1次。蛤蟆皮,文火焙干研粉,装入胶囊服用。每粒约0.25克,每日3~4次,每次2~3粒。经初步观察,长期服用未见有刮反应,但直接煎汤其味极苦,腥而难服。如果和中草药、黄酒合并煎服,无腥气,并有增效作用。例8:××,女,22岁。病史;患者年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时有阵发性下腹痛,年起经常解粘液血便;年2医院X线钡剂灌肠示:自横结肠降曲到直肠满布大小不一腺瘤.多至无法计数。诊断:大肠多发性腺瘤。治疗:病人于年4月作横结肠及降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内腺瘤进行电灼。术后1年复发,便血又作,遂医院叶朗清等医生,用中医药治疗。诊其大便粘液带血,便次增多,腹部不适,胃纳不佳,神疲力乏,面色无华,苔白质淡,脉弦。证属气血两虚,瘀毒内蕴,发为肠覃。治以益气补血,解毒消坚,活血止血之法。方药:黄芪12克,党参12克,山豆根12克,炙甲片12克,当归9克,熟地9克,阿胶9克,半枝莲30克,红藤30克,丹参10克,皂角刺10克,三七粉3克(分冲),水煎,服,每日1次。灌肠方;乌梅12克,贯众15克,海浮石15克,五倍子g克,半枝莲9克,槐角9克,夏枯草30克,牡蛎20克。浓煎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粘液多时,加大黄6克,黄柏9克,黄芩9克,明矾3克。病人经上述内服方及灌肠方治疗5月余,多次直肠镜检查,腺瘤全部消失。病人获得痊愈。按:家族性大肠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显性因子遗传的家族病。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腺瘤,常开始出现于少年时期(12~l3岁),到成年时在直肠和结肠内常布满腺瘤。腺瘤包括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癌变的倾向性很大。20岁以前腺瘤极少癌变,到中年前几乎一半可能癌变。本例为大肠腺瘤行结肠切除术后1年便血复发,结果接受中医治疗获得治愈。患者病程迁延数年,加上便血,致使病人气血虚弱,故叶医生内服方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中用参、芪、当归、熟地、阿胶大补气血;山豆根、半枝莲、红藤清热解毒以抗癌;丹参、三七、甲片、皂角刺化瘀散结。本例治疗的另一特点是应用了灌肠方,这样可使药物直接作用病灶。灌肠方中仿照《普济本事方,治肠痔在腹内有鼠嫁下血方,用贯众、槐角凉血止血,乌梅蚀恶疮胬肉,加入能治久痢下血的五倍子,消瘿软坚的夏枯草、海浮石、牡蛎等,把坐药改成灌肠药。由于大肠腺瘤属良性逐渐恶变的肿瘤,发展较为缓慢。叶医生认为,对于这一类肿瘤应采用渐消缓散的治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坚者消之”,“结者散之”。故用夏枯草、海浮石、牡蛎消之,炙甲片、皂角片散之。此外还用了乌梅、五倍子,不只是为了止血,也是为了收敛病灶。故消、散、收三法的结合,应当是治疗这类肿瘤的常法。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bkbx/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