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三岁男孩小刚
从半年前开始
肚皮肤经常痒痛红肿
起先其父母以为是普通的皮肤病
谁知后来红肿的包块居然
开始移动!
从孩子身体右侧跑到了左侧!
医生用术刀划开小刚肚皮一看
所有人震惊了!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广州日报、
人民日报、医院及网络事情还要从半年前说起,当时苏州三岁男童小刚(化名)经常和父母说自己肚子上痒,还忍不住经常用手去挠。父母看到只是肚皮上有一块红肿,也没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病。
小刚红肿的皮肤处,有个包块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半年,小刚也从一开始的皮肤搔痒,变成了肚子痛,更诡异的是,肿块居然逐渐从孩子的腹部右侧慢慢移到了左侧。
小刚的父母意识到不太对劲,连医院。起先医生认为可能是皮下组织增生或是皮下囊肿,但由于孩子挠得频率越来越高,医生还是建议手术切除。
3月7日当天,医生在为小刚动手术时,怎么也没想到,手术刀划开肚皮红肿处时,一条长约5厘米的乳白色虫子悠哉悠哉地从刀口爬了出来。
5厘米的乳白色虫子
这让动手术的医护人员吃惊不小,也吓坏了小刚的父母。医生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条寄生虫,遂建议小刚医院继续诊治。
医院感染一科沈秀娟主任医师在了解情况后,马上意识到这是多年来在苏州地区临床上罕见的蠕虫蚴移行症。医院检验中心、苏州大学寄生虫研究所一起鉴定,最终确诊,小刚肚里的这条虫学名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而小刚病情已至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中期。
记者了解到,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具有较强的游走性,不仅引起皮肤蠕虫蚴移行症,也可引起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可因饮用含原尾蚴的剑水蚤的生水,或生食含裂头蚴的转续宿主(鸟类、兽类)或第二中间宿主(蛙、蛇)而感染。
轻症病人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瘫痪、嗜睡、昏迷、癫痫大发作甚至可引起死亡。沈秀娟告诉记者。
为防止寄生虫裂头蚴游走到身体其他部位,五院为小刚作了全面检查。由于病情罕见,各医疗单位都没有常备治疗的药物。为了给小刚找到合适的药物,沈医院药剂科、医院药剂科、苏州市疾控中心,千方百计找到了适合小刚病情的药——吡喹酮。经过不懈努力,沈秀娟最终在江苏省寄生虫研究所找到了药物。
记者了解到,小刚在服用药物后,病情较为稳定,目前治疗正在进行中。
新闻多看点
18岁清远女孩小敏(化名)在长达11年内莫名抽搐了两次,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两次抽搐居然很可能都是裂头蚴惹的祸。年8月,医院进行开颅手术,医生从她颅内取出一条长约9厘米的裂头蚴活虫。医生表示,这条裂头蚴或许已在小敏颅内存活12年,其感染途径或与其小时候经常喝生水,以及爱吃青蛙和蛇有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写字速度突然变慢居然也跟脑袋里长了寄生虫有关?16岁的湖北女生刘莉(化名)大约从几年前开始出现手指发僵和抽动等症状,去年3月一度抽搐晕倒。去年放暑假的刘莉在妈妈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其脑袋里有寄生虫,在建议先把虫“养”两周后,顺利通过开颅手术从女孩脑袋中取出一条约9厘米的裂头蚴。“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患者脑部寄生虫感染原因可能与其曾食用过蛙肉和生水有关。”医生表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通讯员三九宣)
病从口入,小心这些寄生虫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1注意个人卫生
勤剪指甲、勤洗澡、衣服被单勤换洗,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玩青蛙、蝌蚪、蜗牛等“野生小宠物”。
0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类(鱼、虾、蟹、螺)或水生植物(荸荠、茭白、菱角等);
改变吃醉虾、卤河蟹、凉拌河蟹、腌蟹、醉蟹、喇蛄酱、喇蛄豆腐、生鱼片、鱼生粥、吞蛇胆、饮蛇(鳖)血、烧烤和涮锅等不良饮食习惯;
不喝生水,不吃生的蔬菜和不洁的瓜果;
生熟器皿、刀具、砧板分开;
不用盛过生鲜品的器皿盛放其它直接入口食品;
加工过鲜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03科学饲养宠物
家里养了宠物的,也要注意科学饲养和管理宠物:
不用生鱼、生虾、生肉喂猫、犬、猪等;
规律给宠物驱虫;
避免与宠物猫、狗的亲密接触。
04别信民间偏方
还有一些民间偏方,也别去相信。比如说,青蛙肉槌烂生敷贴在皮肤伤口患处治疗局部溃疡;生吞青蛙医治腰腿酸痛、筋骨疼痛,借以壮筋活络、强健肌体;食用癞蛤蟆解毒医痘;生吞蛇胆、鱼胆能够降火、明目等等均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种类繁多,感染人后侵犯的器官、组织不一,症状多样化,加大了临床医生诊断难度。
虽然现在寄生虫感染率越来越低,
但并不代表没有,
特别是近10年来食源性寄生虫
感染率节节攀升
需引起大(chi)家(huo)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