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性包块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胃肠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有时伴有出血及糜烂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胃肠炎性包块的主要症状为什么急性胃肠炎性包块会引起呕吐和腹泻呢?这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的急性胃肠炎性包块时,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的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分别到达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会厌等处,引起一系列协调运动,而组成了呕吐动作同时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肠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低,而出现腹泻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种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不仅不应给予止泻药,相反,应给予催吐和泻下药,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给予止吐及止泻治疗
常见以下几种:
① 细菌性肠炎性包块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致病菌借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使细菌能在肠壁生长繁殖,成为致病的先决条件细菌性肠炎性包块的病原菌可分产肠毒素性和侵袭性两大类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肠炎性包块,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性包块如霍乱,发病机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肠粘膜,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肠毒素,和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在该酶的催化下,使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 (atp)转化成环磷酸腺苷(camp)当细胞内camp的水平升高时,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使小肠粘膜大量分泌水和电解质,潴留在肠腔内引起水泻,称为“分泌性腹泻”此类病人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分泌亢进外,肠道的病理改变往往没有或者很轻病原体主要感染小肠,因此基本临床表现是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大便镜检常无红、白细胞或极少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性包块如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并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明显的炎症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肠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肠为主,有的侵犯结肠为主,有的引起小肠和肠炎性包块性包块症此类肠炎性包块的基本临床表现是:全身毒血症明显,有高热,重症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脓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显,呈阵发性绞痛若病变侵及下部结肠特别是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感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炎症及溃疡若仅侵袭小肠或上部结肠,则大便含水量较多,不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多数白细胞,尤其是下部肠炎性包块性包块时更为明显
肠炎性包块是肠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肠炎性包块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胃炎、小肠炎性包块和肠炎性包块性包块的统称肠炎性包块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1病毒性肠炎性包块见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猫冠状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肠炎性包块
2细菌性肠炎性包块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引起小肠肠炎性包块性包块)、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肠炎性包块)等引起的肠炎性包块
3真菌性肠炎性包块见组织胞浆菌、藻状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肠炎性包块
4寄生虫性肠炎性包块见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的肠炎性包块
5采食异物、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刺激性化学物质(毒物或药物等)、某些重金属中毒,以及某些变态反应(嗜酸性细胞性肠炎性包块、浆细胞淋巴细胞性肠炎性包块)等都能引起肠炎性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