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15-1-8 7:44:03   点击数:
 

患者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成人或胎儿结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结肠上皮受损,说明患者的淋巴细胞已被致敏,出现了细胞毒作用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虽有感染、遗传、精神因素及过敏等发病学说,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本病的全貌

(1)感染因素:

尚未发现任何病毒、细菌或病原虫与本病有何特异性联系此病急性期临床表现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其炎性改变酷似菌痢,但反复大便培养以及结肠粘膜中未证实有细菌或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故多认为细菌感染不是溃疡性肠炎性包块性包块的直接发病原因但患者肠道菌落计数却多超过正常人,在有些病员的配偶及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均可检测出淋巴细胞毒素,从大批病例随访中,确实发现有0.5%~8.2%的菌痢患者常常演变为本病另外动物实验中,若大肠肠道内是无菌的,则往往不能形成溃疡性肠炎性包块性包块的动物模型因此也不能排除肠道细菌在溃疡性肠炎性包块性包块发病中的作用

(2)自身免疫因素:

近年来最受重视,研究较深入,据研究事实有以下几点支持自身免疫发病原因

①临床常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体液免疫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结肠抗体(主要为igm),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虽然对胎儿等结肠上皮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它能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发挥向导作用,使细胞毒细胞杀伤靶细胞——结肠上皮细胞;血清中还可能含有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大肠杆菌o14型等抗体另外,血清中还常含有一种( 或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

③细胞免疫这种细胞毒作用可由大肠杆菌o14、o19等的菌体中提出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激发k细胞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对本病是重要的致病作用

④免疫复合物存在

患者结肠固有膜中有igg、补体c3的f及s表型和纤维蛋白的沉积的免疫复合物,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很可能是引起肠道外病变的因素

⑤肠壁粘膜局部

常含有大量的igg细胞,此系t8(抑制性)细胞减少、t4(辅助性)细胞增多的结果

1

2

下一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zspj/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