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学习包为国医薪火传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熊露所有线上课程合集课,仅需元,将不断更新熊露主任的最新课程,一次购买,可永久学习!
▼▼▼
名师简介
熊露
中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周岱翰教授,国医名师朴炳奎、张炳厚教授。从事扶正培本治则方药抗肿瘤免疫调节临床与基础研究,调节肺癌微环境免疫与血管正常化研究。
已上线课程:
熊露主任—失传的切诊秘法:仲景经方腹诊临床实战课
课程介绍
腹诊,即通过医者对患者进行腹部的触、切诊。
通过对患者腹壁的紧张度、寒温度、肌性防御(抵抗)反应及腹壁的悸动、积聚、包块等的触切诊,对病理、病性与体质作出判断,为应用经方提供客观体征与依据。
古医籍《上古黄帝》《歧伯经》《按腹十卷》等腹诊书籍,均已俟。仲景谓:“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给…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所谓管窥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吉益东洞《医断》提出“腹者有生之本,故百病根于此。是以诊病必候其腹,外证次之,盖有之腹状焉者,有之外证焉者,因其所主,各殊治法”。
腹诊对临床的重要性:
(1)腹诊的客观性:
龙野一雄《汉方入门讲座》中指出“腹诊一部分属于患者自觉,但更多更重要的是医者诊查的他觉,或者自他共觉”。
(2)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大量腹诊,为明晰病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相比脉诊,腹诊更容易标准化。
(4)腹证为仲景辨证论治之重要依据之一:
但凡仲景名“某之病”者,皆枚举其证,而不参杂主观臆断,如肾著、肝著,皆记其位之名。
尤其是阳明病(肠胃),言腑内之疾,非可臆断。仲景不得其腹证则不论。不得其不大便五六日以上,潮热或腹满者,不言胃中有燥屎;
若无干噫、食臭之证,则不言胃中不和;若无吐下后以及腹微满、心烦等,不投调和胃气之剂。
仲景辨栀子豉汤证,既言胃中空虚,又言按之心下濡;
仲景辨黄连汤证:既言胃中有邪气,以腹中痛为其腹证;
仲景辨桃核承气汤证:若言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则有“但少腹急结”为其腹证可征。
(5)方与证相对,腹证与处方须臾不可相离!
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腹证及诊腹法之重要》指出,“中医数千年之经验,不惟熟知此法……故名此曰腹证。则腹证与方剂恰如影之随形不能相离矣,如胸胁苦满腹证,即为胃炎,肠炎及肝脏,胆囊…子宫等疾患常见腹证…选用柴胡剂中适当方剂,则诸证皆能治愈”!
腹证之精要如斯,国人不可不深思之!
我们特邀中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周岱翰教授,国医名师朴炳奎、张炳厚教授弟子,全国第三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年度北京市中医榜样人物熊露主任为大家讲授《失传的切诊秘法—仲景经方腹诊临床实战课》,为你讲透中医失传的实用经方腹部切诊法,让大家可以做到手下一模,方药即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熊露主任—《金匮要略》条文精讲与临床实战指导
课程介绍
《伤寒论》研究的对象是伤寒,即外感病;《金匮要略》研究的对象是杂病,即内伤杂病。
外感病病程短,一般正气不虚,而以邪实为主,病情单纯,识证容易,只要祛除了邪气,病也就好了,治疗当然就容易,效果肯定就好。
内伤杂病病程长,不仅有邪实,而且往往有正虚,病情复杂,头绪多,识证就不容易,治疗也不能简单化,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即使是证辨准了,治疗也正确,疗效也不会很快,因为正气的恢复需要过程,扶正和祛邪还会互相影响。
但无论是《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都是仲景学说完整的组合部分,缺一不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经方这一门临床辨证论治的巅峰本领,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熊露先生,带领大家细读《金匮要略》每篇条文,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解析医圣仲景《金匮要略》最根本的含义,剥离历代抽象难懂的理论和术语,重点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