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30,一场关于《小儿发热与退烧药的应用》的小儿讲座正在延医院火热开讲!为了更科学的照顾宝宝,也为了宝宝的健康,来自周边的宝妈、宝爸、奶奶、姥姥们以及准妈妈们共赴这次专题讲座!
下面,是周军平主任讲座的一些内容,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发热是宝宝生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是好事!
6个月以前的宝宝为什么不容易发热生病呢?这是因为宝宝未出生前,由妈妈通过胎盘输入胎儿的免疫球蛋白,储备在宝宝体内,帮助宝宝抵抗细菌和病毒。6个月后妈妈给予的免疫球蛋白已消耗殆尽,而自己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尚未达到认识细菌和病毒的水平。当宝宝在自然界接触到一些细菌和病毒时,自己的免疫系统独自去应付它们,难免受到感染,就发生了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疾病及水痘、麻疹等传染病。宝宝在生病时发热,是自己的免疫系统与疾病抗争的过程,最后热退了,病好了,这是免疫系统战胜了疾病。每一次生病发热,使宝宝的免疫系统受到了锻炼,建立了“免疫记忆”。宝宝的抵抗力逐渐加强。
发热伴随的体征
根据宝宝发热时的一些伴随体征能帮助医生找到发热的原因。
1.若发现鼻塞、流涕,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2.若伴有犬吠样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可考虑急性喉炎。
3.若发现由面部出现,随后逐渐延及全身皮肤的针尖样鲜红色出血点,可考虑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若皮肤出现皮疹,可考虑幼儿急疹、风疹等。
5.若发现疱疹,可考虑疱疹性咽峡炎、单纯性口腔炎、手足口病等。
6.若出现呕吐、嗜睡(迷糊,多睡)、惊厥甚至昏迷,考虑脑炎、脑膜炎。
7.若出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可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8.若伴有咳嗽,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若伴有气喘,肺部听诊有哮鸣音,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9.若伴有腹痛、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摸到包块,考虑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
10.若伴有尿痛、尿急、尿频(排尿次数多),考虑尿路感染。
11.若伴有腹痛、腹泻,考虑肠炎。
退热治疗
(一)物理降温:解包降温、温水擦浴、冰块降温。
注意:不提倡冷水及酒精擦浴!
(二)药物治疗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安全性最高的退热药为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和成年人。为退热药首选。
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可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公斤,每次可以用的剂量为—毫克,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浓度是每毫升含毫克的滴剂(泰诺林),那么10公斤的宝宝每次服用的剂量是1—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妈妈都可以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哺乳期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口服可造成肝损害。因此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再服用复方感冒药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虽然做笔记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宝妈们爱宝宝的心是一样的哦~
2.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和成人。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无效的宝宝,宝宝服用布洛芬的剂量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公斤,你手里的布洛芬混悬液的浓度时每毫升含20毫克的滴剂(吉浩),那么10公斤的宝宝每次可以用的剂量为2.5—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都是安全的,不能超过。
布洛芬退热作用比较强,退热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热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宝宝。另外,布洛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慎用。布洛芬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害。
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2小时仍高热不退,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时间间隔是2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温馨提示:
当一天只需服用2—3次退热药就退热时,建议选择单一退热药,不要交替使用两种。
服用退热药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
同时,服药降温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
4.退热栓剂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除了片剂和混悬剂型外,还有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栓剂。在西方发达国家,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
下期预告:
课程:小儿发烧的居家护理
时间:8月9日上午9:30
地点:医院一楼大厅东侧
欢迎大家来听课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