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诊(又称为触诊):
?切诊,是指医者用手扶按、切压胸腹不同部位以了解腹证的一种腹诊方法。切诊在腹诊中较之其他三种诊法尤为重要。
?1轻手方法操作时,四指并拢平伸,以手掌平放于病人胸腹部,轻加压力,自胸上而脐下作轻轻滑动触按或扪按。此法适用于了解胸腹部的一般情况,对于推测病人的整体情况,判断病症的寒热虚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⑵中手
?多以二、三、四指密排,用一定的指力由浅入深的按压病人的胸腹部或病变局部。本法主要用于了解腹力之强弱,脏腑病变的所在部位,以及腹部动气的强弱。
?⑶重手
?本法一般在轻手循抚法和中手寻扪法之后运用,用力最重,主要在于了解腹腔深部及腹底的情况,一般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侧按或垂直按压,以了解腹内肿物的部位、形状、质地软硬、压痛与否。当重按触及肿块后,从肿块的边缘进行挤压,以了解肿块的移动程度。
?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若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分述如下:
?(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wall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
?(1)全腹紧张度增加有以下几种:
?1)腹部饱满感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压痛。见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人工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者。
?2)板状腹(board-likerigidity)指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所致。
?3)揉面感(doughkneadingsensation)或柔韧感指全腹紧张,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此乃由于结核性炎症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较缓,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所致。此征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2)腹壁局部紧张度增加常因其下的脏器炎症波及邻近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但也可见于胃肠穿孔,穿孔时胃肠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
?另外,在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显。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低表现为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1)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低钾或大量放腹水后。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或经产妇。
?(2)局部紧张度减低腹壁局部松软无力,较少见。常为该部腹肌瘫痪或缺陷所致。前者见于脊髓灰质炎或周围神经损伤,后者见于疝或腹直肌分离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正常腹部触压时不引起疼痛,重按压时仅有一种压迫感。
?1.压痛(tenderness)为采用触诊方法检查病人患处时出现的一种疼痛反应。
?(1)检查方法医生先根据病人的症状来估计可能出现压痛的部位,然后再自其远方开始逐渐按压到此部位,按压时要由浅入深。如有压痛,则应确定最痛点及压痛的分布。
?(2)临床意义腹膜炎性刺激,脏器的炎症、瘀血、肿瘤、破裂、扭转以及腹壁的病变等均可引起压痛。
?腹壁病变与腹腔内脏器病变引起的疼痛应注意区别,二者的鉴别方法是:将患者有压痛处的腹壁轻轻抓起,若疼痛加重,则为腹壁病变引起的压痛;否则为腹腔内病变。另外,也可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在腹壁松弛状态下触诊压痛处后,再让患者两腿伸直,做仰卧起坐动作,此时患者腹肌紧张,用手在原压痛处按压,患者疼痛依然存在或疼痛加重者,为腹壁病变。而来自内脏的病变引起的疼痛,因腹肌收缩,压痛常明显减轻或消失。
?1)阑尾炎早期压痛常在上腹部,以后才转至右下腹,即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的McBurney点压痛。这是阑尾病变的标志。
?阑尾位置及位置变异
?胆囊点
?3)胰体和胰尾的炎症和肿瘤可有左腰部压痛。
?4)胸部病变如下叶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等,常在上腹部或肋下部出现压痛。
?5)盆腔疾病如膀胱、子宫及附件的疾患,可在下腹部出现压痛。
?2.反跳痛(reboundtenderness)检查者手徐徐压迫腹痛部位,手指在该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后,将手迅速抬起,此时患者感到该处剧烈"抽痛",并有痛苦表情或呻吟,即称反跳痛。
基础课程(无基础者前置课程)
脏腑点穴精品班课程(只学精品8天课程元)
理论基础
入门医学
中医基础、人体解剖、经络腧穴、针灸推拿、伤科、内科、妇科、按摩手法、火罐与刮痧等理论课程。
1.脏腑点穴法发展与特点,以及临床优势。
2.脏腑点穴法需要掌握的基本四阶段技能:中医基础理论、腹诊辩证、取穴技巧、开通穴位技巧手法。
3.脏腑点穴法主要适应症:
脾胃类:慢性胃炎、胀气、打嗝、十二指肠炎、呃逆、反酸;
肝胆类:脂肪肝、肝郁、肝炎、胆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
肾病类:水肿、慢性肾炎、前列腺炎;
妇科类:月经不调、痛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宫寒。
4.脏腑点穴当场5分钟速效手法
5.脏腑点穴法全套学习技能包括:分筋法、开通穴位法、点通三阴三阳法、升督补阳法、八纲辨证法、气功导引法、轻补重泄、平补平泻、轻泄轻补法等辩证体质手法。
6.脏腑点穴法实用的直接诊断法
7.穴位诊断法及技术总结
按摩技能
手法基础
全身保健按摩操作(包含手法与分经认穴)与脏腑点穴按摩治疗手法,为相关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康复按摩
治疗技术
采用中医推拿、火罐、刮痧、艾灸对伤科、内科、妇科等进行调理康复为主,主要涉及内科脏腑病、妇科病等。
课程时长
无基础者建议学习45~90天,有基础者可选精品8天课程元。
学费标准
无基础元,包学好,免费颁发结业证书,证书全国通用。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