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腹股沟处发现一个突出的包块,有时会疼痛或不适,有时会消失或缩小?如果你有,那么你可能患了腹股沟疝。
那么腹股沟疝是怎么形成的?
应该如何诊断与鉴别?
又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让我们随福建医科大学的林贤超教授一起了解。
1、腹股沟疝的定义腹内脏器在腹股沟区通过解剂薄弱区或缺损处突出体表,分为斜疝和直疝。
●斜疝:疝囊经腹股沟管内环突出体表
●直疝:疝囊经直疝三角突出体表
从发病群体来看,男性多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2、腹股沟疝相关的解剖结构a)腹股沟管解剖
●从内口到外口,从外向内,从上向下,从深向浅斜行
●四壁:前后上下四壁
●两口:内口--腹股沟管深环;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内容物:精索(男性);子宫圆韧带(女性)
b)直疝三角解剖
●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是腹直肌外侧边缘
●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腹横筋膜比周围薄,易发生疝
●腹股沟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故称直疝三角(海氏三角)
3、腹股沟疝发病机制a)先天性解剖异常
●与睾丸下降有关
●鞘状突未闭形成疝囊
●右侧多见
b)后天腹壁薄弱或缺损
●腹横筋膜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弓状下缘
4、腹股沟疝的诊断a)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易回纳一易复性疝
●不易回纳-一难复性疝
●不能回纳伴疼痛刷烈--嵌顿疝
●不能回纳6h+脓毒症--绞窄性疝
b)辅助检查:B超、CT、MRI
5、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鉴别腹股沟疝的危害在于其会不断增大,影响生活质量,发生嵌顿甚至绞窄,危及生命。
那么腹股沟疝要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腹股沟疝应该如何治疗?
专家简介:
林贤超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福建医院普外科;
德国海德堡大学(欧洲胰腺中心)访问学者,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年参加工作,擅长胰腺外科、脾脏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
专业擅长:
胰腺外科、脾脏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
社会任职: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分会肝胆胰外科学组副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荣誉:
主持2项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科研成果:
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外科学》课程,已获授权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