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CD直肠乙状结肠回肠病变伴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16-11-11 18:44:50   点击数:
 

男,41岁,因”反复腹泻10余年,腹部包块8月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间断隐痛,同时伴有腹泻,大便5-6次/天,黄色糊状便,偶混有鲜血,无明显脓液及粘液。查血沉33mm/h,CRP36.3mg/L。肠镜提示:回盲瓣口见一纵形溃疡,病理提示:间质炎细胞浸润。考虑炎症性肠病,予美沙拉嗪治疗,腹痛较前缓解,大便2-3次/天,黄色软便。8年前,患者再发右下腹痛,程度较前加重,同时间断有右下腹包块,平躺后明显,大便次数较前增多,不成形,偶有低热,CT提示直肠下段壁增厚,小肠造影提示:回肠末端病变,克罗恩病首先考虑。肠镜提示:乙状结肠息肉样变,见脓性分泌物。病理提示:(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继续予美沙拉嗪治疗,加用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自行服用中药治疗,自觉包块消失,腹痛减轻,自行停药。此后4年仍有间断右下腹隐痛,间断可见血便。4年前患者腹痛再次加重,以右下腹及脐下为主,影响睡眠,自觉包块增多,伴口腔溃疡,就诊于上海,小肠CT提示:乙状结肠改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肠镜提示乙状结肠、直肠粘膜增生呈鹅卵石样改变。病变分布呈节段性,之间可见正常粘膜。乙状结肠病变导致肠腔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病理提示乙状结肠慢性炎。自行间断用药,仍有腹部隐痛及腹部包块,大便与前相仿,无肛周流脓等情况。1月前,患者腹痛再次加重,以右下腹及脐下为主。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克罗恩病”收入院。自病以来,体重减轻约7kg。查体:体温:36.7度;脉搏:次/分钟;腹部平坦,右下腹及脐下轻压痛,未及反跳痛,肛周未见破溃红肿,无流脓。查血沉92mm/hr,超敏C反应蛋白.4mg/L,白细胞计数17.1x10^9/L,血红蛋白10.2g/dl,中性粒百分数91.3%。T-spot阴性。

小肠CT:盆腔小肠及乙状结肠为主病变,克罗恩病可符,盆腔内小肠内瘘及乙状结肠瘘,伴脓肿考虑。

肠镜:乙状结肠肠腔狭窄(进境22cm后因肠腔狭窄,进镜困难)。

诊断:克罗恩病(小肠结肠型穿透型小肠内瘘,小肠-乙状结肠瘘,腹腔脓肿,活动期)

药物治疗2月后复查血沉mm/hr;白蛋白20.7g/L,超敏C反应蛋白71.8mg/L;建议手术,患者拒绝,给予肠内营养治疗。

半年后再次入院,大便隐血2+;ESR:mm/hr;血红蛋白7.9g/dl,复查小肠仿真内镜提示“盆腔小肠及乙状结肠为主病变,克罗恩病可符,盆腔内小肠内瘘及乙状结肠瘘,对比前片脓肿明显缩小,肠壁增厚较前片明显,病变累及左侧输尿管下段,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明显扩张积水”。

此次患者同意手术,施行“剖腹探查+回盲部切除+回肠末端切除+乙状结肠切除+回肠、升结肠双腔造瘘+DJ管置入”术。术前泌尿外科行左侧输尿管导管置入。探查腹腔内粘连明显,以盆腔正中偏左为主。末端回肠粘连成团,回盲部结构尚清。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粘连紧密。该段肠系膜增生肥厚,部分呈脓肿机化表现。分别距回盲部10cm、50cm离断升结肠及末端回肠,并切除乙状结肠。解剖标本见距回盲部30cm处回肠狭窄,与乙状结肠贯通,该处狭窄近端扩张。余小肠及结肠肠管未见明显异常,直肠呈炎症性改变。(剩余小肠约3.5m)。

后腹膜创面

手术标本(回盲部+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息肉增生

乙状结肠瘘口

回肠系膜缘纵行溃疡及瘘

示意图

术后病理提示克罗恩病,乙状结肠百余枚息肉增生。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周后出院,门诊复查ESRCRPALB均正常,体重增加10KG。CT提示:直肠壁稍厚,左侧肾盂输尿管稍显扩张。









































白癜风注意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yzyy/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