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超声临床文献集

文章来源:肠炎性包块   发布时间:2018-12-26 15:19:46   点击数:
 

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邱景平,梁小丽(医院)《现代医药卫生》年第27卷第11期

目的:观察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超声波透药仪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好转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及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社区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自年6月一年5月我科引进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例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超声波透药仪治疗观察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其中男89例,女77例。年龄20~89岁,平均47.8岁。诊断标准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关标准:(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8℃℃。(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4)血WBC10x/L或4x/L。(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即可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痰、止咳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邦泽国际多功能超声波透药仪治疗。方法是清洁左右肺俞穴处或肺部哕音密集处的皮肤待其干燥放置钓友药物的医用耦合贴片,根据年龄大小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强度,开机治疗25~30分钟,每日1次;为提高疗效,耦合贴可在6-8d,时后取下,以确保药物分子充分渗透于皮内被皮肤吸收。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消失、胸片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为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减少、胸片肺部阴影部分吸收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且胸片肺部阴影无吸收为无效。

1.4统计学资料,采用x2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86

46

30

10

88.3

对照组

80

20

34

26

67.5

2.2不良反应:观察组86例患者有6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停止治疗后2-3天自行消散。

3讨论

3.1治疗前为患者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选择适当体位:耐心的向患者交待操作的目的、过程以及以往治愈的实例:充分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避免在溃烂的皮肤上粘贴耦合贴,治疗疗过程中工作人员表情要自然,态度要和蔼,要善于观色,以利治疗的顺利进行。如果患者有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的现象,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避免其紧张并防止抓挠局部皮肤。

3.2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运行营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因风寒风热犯肺等所致,超声波透药仪是结合现代科技的一种治疗手段,把临床治疗需要的技术参数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定时、定温度、定强度完成输出功能;治疗仪的终端是一对超声头,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理论,将专用耦合贴放在相应穴位上,通过热疗、电磁疗、脉冲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将耦合贴的药物通过皮肤导人体内进入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作用。它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同时也避免了口服或注射时给药的不良反应及痛苦。肺炎的病理改变以肺组织的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日,抗生素与复合脉冲治疗仪配合应用可协同促进肺部的充血、水肿、炎性浸润的吸收,从而加速肺炎的吸收好转,疗效显著。本结果显示运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无痛苦、无创伤、起效快、方便,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会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9(9):.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周桂芳《当代护士》年1月中旬刊

目的探讨超声波透药仪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法将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透药仪予以患肢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功能锻炼。运用Fu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MB)分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6级肌力记录法分别对相应的肌力记0~5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FMA、MBI、肌力在14d内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偏瘫肢体,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肢的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高合

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超声波透药治疗;肢体功能;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肢体偏瘫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发生率高达80%以上[2]。据报道,早期康复护理能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3],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超声波透药仪集超声、电疗、热疗、灸疗、药疗等作用于一体,治疗部分失神经、完全失神经所致肢体疾病。本文通过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偏瘫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年7月~年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作的标准。人选标准:新发脑卒中,年龄在39~98岁之间,患侧肢体肌力在5级以下,神清,无认知功能障碍,能够交流及服从简单的指导及说明,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FMA评分、MBI评分、肌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血脂及抗自由基等治疗。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48h后,对照组患者床上肢体置良肢位,然后结合病情进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SLC-型超声波透药仪治疗。治疗仪使用方法: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将医用耦合贴加入药物贴于患侧肢体肌腱附着点或阿是穴(瘫痪最重的上肢或下肢),再将治疗仪超声输出电极与贴片背部连接牢固;打开电源,按选择键。每天一次,每次30min,治疗结束后去除治疗头,保留耦合片30min维持自然渗透。14d为一个疗程,第15天评价疗效。

1.3评价方法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测,采用运动功能评测简式Fuel-Meyer(FMA)评测,上肢运动功能评测包括分离运动、正常反射活动、上肢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腕稳定性、手指功能,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2分,最高总分为66分,得分越高,上肢功能越强。下肢运动功能评测包括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脱离协同运动、正常反射活动、协调能力和速度,每个项目最高得分为2分,下肢最高分34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改良的Bathel指数MBI进行评测:0~25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6~50为严重功能缺陷,51~70为中度功能缺陷,71~95为轻度功能缺陷,96~为日常生活自理;采用6级肌力记录法分别对相应的肌力记0~5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理祖国医学认为,瘀血既是中风的病因,又是中风的病理产物[4]。可以使用桃仁、红花、半夏、天麻、陈皮、川芎、地龙、钩藤、鸡血藤、木瓜、白蒺藜、白芍等中药治疗,该方具有活血通络、祛痰生新等作用。

3.2超声波透药的作用机制超声电导给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集电致孔、超声空化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为一体。电致孔技术是通过瞬间特定的电脉冲使皮肤和组织膜结构的脂质颗粒形成有序排列,产生可逆性的生物孔道,从而使药物得以通过,超声波通过空化作用及产生的辐射压和声波微流对流转运作用,使皮肤通透性增加,可使药物粒子获得沿声波方向定向运动的动能[5]。离子导人通过在皮肤上外加电场,促进药物沿皮肤和组织间的生物孔道吸收。3项技术的协同作用可克服单纯离子导入的时滞现象,使药物在病变部位高浓集。此种给药方式可将药物直接经皮肤及椎间韧带的生物孔道透入脑脊液中,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不存在通过血脑屏障等问题。动物实验已表明,超导给药能使脑脊液达到与静脉给药相近或较高的药物浓度,且持续时间更长久。静脉给药血药浓度高且变化大,导致全身各种不良反应,而超导给药时血药浓度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可不同程度减少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毒副反应的发生,具有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超声波透药仪利用超声波、电致孔、脉冲经皮离子电渗治疗系统(TPS)、化学促渗原理有效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进入体内在表浅组织和神经肌肉组织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

3.3超声波透药仪产生电刺激的机理低频脉冲电刺激神经或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叫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7]。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可塑性与功能重建理论,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神经坏死组织可能被周围组织修复或代偿,并可替代大脑相应皮层的功能,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8]。SLC-型超声波透药仪通过4个电极交叉输入体内,在人体内部交叉干扰形成“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治疗作用。

3.4缺血性卒中后常用偏瘫康复方法及效果缺血性卒中后临床常用康复措施有床上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肢体按摩、针灸、生物反馈疗法、神经肌肉电促通疗法、脑功能治疗仪以及一些偏瘫综合训练、作业疗法等专业康复训练手段。由于其作用单一,很难产生显著和快速疗效,临床上缺血性卒中的偏瘫康复仍然存在极大挑战。本文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治疗FMA、MBI积分及肌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超声波透药仪耦合贴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作用,再加上超声药物导入,在靶组织内形成药物高浓度区,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多种功能叠加的作用,可以软化组织,增强渗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缺氧,激活神经元细胞。

3.5本科自采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偏瘫患者以来,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偏瘫肢体,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肢的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仅将超声波透药仪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对于后续的随访及远期效果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孔江,李继英,曹树平针刺与康复手法治疗中风肩关节半脱位4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

2.周维余,孙君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王智琴.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4:1

4.张立平,张鲁宁从内风特性谈中风发病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8(1):24.

5.翁春晓无创精确治疗技术一超声靶位药物透射[J].肿瘤微创治疗学,,3(7):32

6.南登崑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刘坤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病杂志,,25(1):

小儿慢性腹泻

超声透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李雅杰,医院儿科《临床误诊误治》年6月第25卷第6期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透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儿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予口服拜恩斯益生菌、蒙脱石等,有脱水者予补液治疗;超声透药组53例,用超声透药治疗;微波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常规治疗组、超声透药组、微波治疗组分别为48.15%、96.23%、86.7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1.,P0.05);常规治疗组与超声透药组、微波治疗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77.,76.;P0.01,P0.01);超声透药组与微波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透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均有明显效果。

超声透药疗法;微波;腹泻

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病程超过2周、在2个月内为迁延性腹泻病,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重者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削弱防御其他疾病的能力,预后欠佳,甚至引起死亡。目前慢性腹泻病的病因研究是消化领域的热点,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往往收不到满意的效果。我科对收治的慢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透药与微波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年4月-年4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腹泻患儿例,年龄4~18个月,均符合慢性腹泻诊断标准。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男35例,女19例;超声透药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微波治疗组53例,男33例,女20例。3组性别、年龄令、病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1常规治疗组:口服拜恩斯益生菌、蒙脱石,有脱水情况者予补液等常规治疗。

1.3.2微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输出电磁波波长12cm,频率(±30)MHz,最大输出功率w,治疗功率0~w。治疗时取功率10~15w,用表面面积为14cm×13cm的辐射器置于患儿脐部,辐射器距照射部位15cm,每日照射2次,每次20min,疗程3-5d。

1.3.3超声透药组:采用超声透药仪和耦合贴片靶位超声透药治疗,将贴片固定在治疗发射头内,将耦合片(中药止泻合剂的主要成分为黄芩、炒川朴、炒山楂、佛手、五倍子、木香、吴茱萸、马齿苋、茯苓、陈皮、白术等)放置于贴片的药棉内,固定在治疗部位(选择神阙、关元穴),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各治疗参数,见表3。每日治疗1次,3-5d为1个疗程,贴片均保留3-5h

2.2不良反应及无效患者的后续治疗超声透药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停止治疗后好转;微波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治疗过程中发现局部皮肤发红,治疗结束后约10min改善。上述不良反应为治疗仪器本身的热效应所致,后续治疗中适当降低治疗参数后未再出现。常规治疗组治疗无效的28例先加用超声透药方案治疗3d,24例有效;余4例效果差,3例予微波治疗有效,1例转院。超声透药组治疗无效的2例继续行微波治疗有效;微波治疗组治疗无效的8例继续予超声透药治疗有效。

3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以婴幼儿多见,是由于急性腹泻治疗不及时或使用抗生素不当及饮食因素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继而破坏肠道黏膜微生物屏障,引起肠黏膜的炎性充血、渗出和细胞浸润,在肠黏膜上产生溃疡,导致出血和腹泻,使小肠有效吸收面积减少,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中国医学有许多文献记载应用穴位药物贴敷、穴位针灸等方法治疗腹泻病。超声透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新给药途径,西方医学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被学者们评价为第三代给药方法。中药通过超声透药,其通透性较单纯贴敷的透皮吸收效率高10倍,药物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起到抗感染、退热、收敛止泻、解痉、止痛等作用,此途径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减咸少了药物浓度的峰谷变化、个体差异、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超声透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热效应,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张健认为超声透药的治疗优势为透药速度快,可实现定向、定量、定位给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效持久稳定,适应范围广,治疗无痛苦,适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余霞超声透药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取神阙穴、关元穴,疗程35d,超声透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微波疗法是应用波长为1~m的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透人组织3~7cm,有热作用和非热作用两种生物效应,能使组织瞬间凝固,具有不炭化、损伤小、止血功能强等特点。微波本身的热辐射可使胃肠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速度和组织细胞膜通透性,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有利于病变修复及正常菌群植入,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微波热效应在改善肠道微循环同时,还可提高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超声透药或微波治疗慢性腹泻,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对腹泻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腹泻,尽早应用超声透药或微波治疗是可行的,此两种方法均操作简单,无毒性及不良反应,且小儿腹壁较薄,易透热,肠道血液循环改善较快,有应用价值。而单纯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吴梓梁4,JD内科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3(6):

[4]唐大恒,张俐敏祖传秘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黄龙祥,黄幼民元代珍稀针灸三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彭安民,赵文华,常江超声透药治疗仪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U].中华中西医杂志,,5(3):.

[7]赵迎军,高轩然,赵翠玲超声透药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167

[8]王绪韶,胡淑琴,杨惠泉,等超声透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9]罗云,冯锦玲超声透药联合微波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武警医学院学报,,19(12):-

[10]王晓梅超声透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例疗效观察及护理医学信息:内科·管理,,24(8)

[11]朱长芝电超导透药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关节病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技术,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新药物治疗技术。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被医学界称为第三代给药方法。

1、超声电导作用及优点

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无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减少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等优点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重大突破。

给药速度快药物直达病变组织,形成药物高浓度区,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提升药物利用度,减少用药量,无药物到达靶组织前的损失,药物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有效避免全身不良反应,药物维持时间长,适用范围广,无创、无痛苦,使用方便。

可产生药物在组织中的有效浓集和浸润,提高了药物对靶组织的作用,离体和主体实验均表明药物不但在靶组织中得到浓集,并且可达到24h,进入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很低并被迅速排泄。

2、目前国内的应用效果

孙树椿等观察超声电导透射中药的方法较传统中药外用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更有效,并且认为超声电导透射通络止痛中药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方面是一种高效中药外用方法。谢旖静等将8O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超声电导药物透人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及治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刘辉等观察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对71例诊断为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治疗。结果:治愈21.09%,显效34%,有效44%,无效0.01%。结论:用于妇科疾病疗效显著,疗程短见效快,不良反应小。韩秀兰等观察超声电导仪对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肌肉关节疾病所致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选67名上述患者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9.69%,好转率%。对照组治愈率35.29%,好转率88.24%。

超声电导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确切应用临床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朱长芝等应用超声理疗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将患儿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均予补液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超声电导仪配合超声凝胶片经皮透入。治疗组有效率95.73%,对照组77.78%,72hRV转阴率: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60%,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45.8±13.6)h,对照组(52.2±14.9)h,均有明显差异。高凤霞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超声电导靶向经皮给药治疗组36例,针灸对照组36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75.0%,PO.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王晓梅报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照组:例(6±1.5)d后咳喘症状消失,(4±1.0)d后肺部湿罗音消失,(5±2.0)d后X线阴影消失,共计住院(8±2.0)d。超声电导组:例(3±1.0)d后咳喘症状消失,(3±1.5)d后肺部湿罗音消失,(4士1.0)d后X线阴影消失,共计住院(6±1.5)d。比单纯静脉给药缩短了病程。超声透皮给药具有高效、无创、无痛苦、易操作的优点,是儿科较有前景的给药方法。

进行超声透人的药物,优点在于药物浓度不受离解度限制,药物一般不能被电解产物或超声作用所破坏,可以达到最佳药物有效浓度。超声透皮给药不仅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有创给药的痛苦并且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是一种客观安全的给药途径。

淋巴结核

超声电导入透皮给药法治疗淋巴结核的效果评价

Assessmentoftheefficacyofdrugtransdermaldeliverybyelectro-phonophoresisintreatingtuberculouslymphadenitis

首都医科医院陈素婷秦明,等

超声电导入局部给药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拟评价超声电导入局部给药的方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透皮渗透的促进效果,为超声电导入给药途径在体表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在有或无超声电导的条件下,对淋巴结核患者进行病灶局部的透皮给药(异烟肼或利福平注射液),给药时长为半小时。给药后1小时,采集患者病灶脓液或坏死组织样本,同时采集基础口服药物患者的脓液或坏死组织样本。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样本中异烟肼或利福平的药物浓度。基础口服药物组病灶中,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物中间浓度分别为0.(IQR值0.-1.)μg/mL和1.(IQR值0.-1.)μg/mL;超声透皮局部给药组病灶中,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物中间浓度分别为2.(IQR值0.-7.)μg/mLand2.(IQR值1.-3.)μg/mL。超声透皮给药组病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基础口服药物组,单纯敷药贴组的药物浓度较基础口服药物组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

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电导入局部给药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一线抗结核药物在淋巴结核病灶局部的透皮渗透效果。而病灶局部药物浓度的增加将有利于病菌的清除,缩短疗程,并提高淋巴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文献来源:

Assessmentoftheefficacyofdrugtransdermaldeliverybyelectro-phonophoresisintreatingtuberculouslymphadenitis.DrugDeliv.Dec16:1-6.

小儿病毒性肠炎

超声波透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王栩,马雪年,医院

目的观察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患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例使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结果治疗组使用的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治愈率达97.2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愈率为77.05%,P0.05。

结论: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病毒性肠炎、超声波透药仪、医用耦合贴片

病毒性肠炎是夏秋季小儿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以往多采用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均不宜被小儿接受,我科自年7月29日至11月15日应用超声波透药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例,疗效显著[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门诊选择有蛋花样水便(3-20次/d)部分有轻、中度脱水,大便镜检阴性或脂肪球,部分有少许白细胞,轮状病毒酶标阳性者,均诊断为病毒性肠炎,共例。男例,女例,年龄26天-2岁,平均年龄8.39月,分为两组,治疗组例,男例,女例,年龄26d-2岁之间,-3月的79例,-6月例,-12月例,-24月例,平均年龄8.19个月,对照组例,年龄28d-2岁,-3岁23例,-6月24例,-12月48例,-24月27例,平均年龄9.17月。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邦泽国际超声波透药仪,医用耦合贴贴服在神阙、关元、命门及大肠俞。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治疗结束后,将药贴固定神阙、关元、大肠俞等穴位上至3h左右取下,同时服用助消化药物;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及应用收敛水份和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等对症治疗。二者有脱水者均根据不同程度给予常规补液。

1.3疗效标准1)痊愈治疗24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体温正常,腹泻停止。2)显效治疗48h腹泻次数明显减轻,体温正常,72h腹泻完全停止治愈。3)无效治疗72h腹泻无明显减轻者为无效。

2结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组共计例,痊愈为45例,占88.12%显效46例,占9.11%6无效14例,占2.77%,总治愈率97.23%。

对照组共计例,痊愈58例,占47.54%显效36例,占29.51%总有效率为77.05%。

2.2其他副作用

除了一例患儿治疗时药贴贴敷部位有轻度过敏出现红色皮疹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3讨论

观察过程中将门诊就诊的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达97.23%,高于对照组77.05%,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应用超声波透药仪,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疗效肯定。故本文将其转归为痊愈、显效和无效。

病毒性肠炎发病率较高,目前虽然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但尚无理想的药物,而采用医用超声耦合贴片和超声波透药仪导入体内,其渗透性较单纯性贴片的透皮吸收强倍,该设备是将超声波治疗、电治疗和低频电治疗等多种功能叠加,增加渗透,提高代谢,增加酶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在超声脉冲电流致孔导入过程中,电压可以改变这些皮肤成分的分子排列,从而使皮肤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促进药物通过完整的皮肤提高机体血液循环,具有消炎退热、收敛致泄、解痉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此途径避免了胃肠道因素的干扰和降解作用,减少了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注射给药的潜在危险和痛苦。尤其是小儿输液困难,口服给药又不合作,给医务人员及家长带来诸多不便。目前,透皮给药的理论与技术在药物的应用中已相当成熟[2],超声波透药仪见效快,治愈率高,使用方便,易被患儿接受,操作简单,易被推广。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

超声波透药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李娟,杨军,肖岳,周兆群(医院急诊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年11月第7卷第6期

目的:评价超声波透药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年7~11月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的3日显效率和5日显效率;治疗组根据肺部体征的不同分成3组;一组以湿罗音和(或)喘鸣音为主一组以痰鸣音为主,一组肺部体征不明显但伴有x线征,比较3个亚组的3日疗效。结果:超声波透药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2组3日显效率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比12.2,P0.01),特别是对肺部体征以湿罗音和(或)喘鸣音为主的病倒疗效更加明显(3日显效率为)。结论;早期使用超声波透药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缩短抗生素的疗程。

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IRI)包括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在ALRI治疗中均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同时浪费药品资源。作者应用超声波透药仪佐治小儿ALRI,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明显缩短了抗生素的疗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倒: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儿内科学》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例中男例,女例,年龄43日~12.2岁。治疗组例中男例,女94例;年龄35日~13.0岁。再根据肺部体征的不同将治疗组随机分为3组观察。一组以湿罗音和(或)喘鸣音为主;一组以痰鸣音为主;一组肺部体征不明显但伴有x线征。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酌情给予综合治疗,即保持气道通畅、吸氧、抗感染、平喘、镇咳、祛痰、纠酸、补液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入院第2日予超声波透药仪治疗3日,并给予医用耦合贴片(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川贝、生大黄、白芥子等,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所有病例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后,继续给予抗生素巩固治疗2日

1.3疗效判断:①显教:症状眀显缓解,肺部体征明显减轻;②好效:症状有所缓解,肺部体征有所减轻;③无效:症状缓解不明显,肺部体征减轻不明显。

2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愈存活。对照组中有3例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而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洋地黄制剂;治疗组中有例予速尿(每次1nag/kg,共2次给予速尿(剂量同前)1次后加用血管活性药物,没有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见表1及表2。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例)

3日显效

5日显效

治疗组

55(24.3)

(46.0)

对照组

28(12.2)

94(40.9)

表2治疗组各亚组的3日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数

I组

II组

54

54

54

54

54

III组

50

30

30

30

30

3讨论

3.1据统计我国婴幼儿AIRI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最多见的疾病,尤以肺炎仍是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位原因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年收治例危重患儿,原发病摄多的为重症肺炎,占69.3。在小儿AIRI时,如果炎症不能及时控制,侵人体内的病原菌及其内毒素可激活吞噬细胞等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性增加,进一步释放氧自由基和脂质代谢产物,形成连锁网络反应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ke001.com/yfzl/7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